在安徽蒙城,斑驳的老药铺与现代化厂房相互交织,55岁的药学专家王科技凭借“二次创业”,将父亲王佑三的平衡医学理念推向产业化新高峰。这位出生于1969年的行业拓荒者,凭借三十年的深厚积淀与赤子之心,在知天命之年,奏响了传统医学与现代供应链融合的华章。2025年2月,他正式成立了佑三食业有限公司。
1987年,18岁的王科技成功考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成为改革开放后首批科班出身的中药专业人才。毕业后,他加入了合肥一家国有药厂,从质检员做起,凭借自身努力逐步晋升至生产总监。2001年,他赴日本参加研修,在津村药业实地考察汉方药现代化生产流程,深刻认识到“药材源头与供应链管理才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2010年,王科技毅然放弃外企高管的优厚待遇,回到家乡协助兄长筹建北京佑三药业生产基地。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他成功构建起覆盖整个华北地区的中药材供应网络。
2023年,在父亲逝世17周年祭日这天,54岁的王科技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离开已经步入正轨的家族企业,回到蒙城创办安徽佑三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于2025年成立了佑三食业有限公司(药食同源供应链公司)。“当年父亲用‘佑三护理膏’证明了外用药的奇效,现在我要用药食同源产品来重建人体内环境的平衡。”他在创业宣言中写道。彼时,蒙城虽有“华东药库”的美誉,但药材种植分散、加工粗放等问题十分突出,全县药食同源产业规模尚不足3亿元。
王科技对父亲1985年研发的“立体套种法”进行了数字化升级,在立仓镇打造了5000亩“药-粮-菜”复合种植基地,使土地利用率成功提升了40%;与合肥工业大学携手研发出“低温破壁萃取技术”,有效解决了黄精、茯苓等药材在加工过程中有效成分难以保留的难题,并凭借该技术荣获2024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率先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起“从种子到勺子”的全程追溯系统,2025年3月,公司成为全国首家通过药食同源产品双有机认证(种植+加工)的企业。
面对“60后不懂新消费”的质疑之声,王科技用一系列创新举措有力地回应:将经典方剂创新性地转化为“轻养生”产品矩阵,成功开发出即食阿胶糕、气泡茯苓饮等一系列爆款产品,2025年五一期间,这些产品在网上的销售额就突破了120万元;在抖音平台开设“佑三爷爷的食疗铺”账号,以“白大褂+实验室”这一反差萌的形象科普药膳知识,短短3个月内就吸引了15万粉丝;在药食同源店铺内推出“二十四节气药膳套餐”,同时精心复原了父亲生前工作的茅草屋实验室,陈列着1982年手写的《平衡医学初探》原稿以及那些斑驳的药材研磨器具;设立“平衡医学青年创新奖”,并开发出“数字王佑三”全息影像系统,让访客能够与虚拟人像深入探讨药食同源原理。
王科技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他带动蒙城形成了12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药农人均年收入增长至4.8万元;建成蒙城县药食同源中央厨房,其日处理鲜药能力达到2吨;预计今年公司估值将突破1000万元,纳税额可达300万元。(田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