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人物 > 正文

致敬黄旭华:碧海丹心铸辉煌 默默无闻写春秋

2025-07-26 06:51:18 | 来源: 安徽省潜山市五庙乡人民政府

2025年6月29日,初夏的阳光温柔地洒在了广东省汕尾市的海岸线上,这一天,一个简单而庄重的仪式在这里举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同志的骨灰安放仪式。这位一生默默奉献于核潜艇事业的科学家,最终与那片他挚爱的碧海蓝天紧紧相依。他的离去,是国家和民族的巨大损失,但他的精神,却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

赤子之心,许国以忠。“我这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这是黄旭华院士一生的誓言,也是他对国家和民族最深情的告白。在那个连核潜艇长什么样都不知道的年代,他毅然决然地投身于这个绝密而伟大的事业中。告别了家人,隐姓埋名三十载,他将对亲人的思念深埋心底,将对祖国的忠诚举过头顶。在他看来,“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黄旭华的一生,是赤胆忠诚与使命担当的一生。他深知,核潜艇是国家的战略重器,是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因此,他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只为让中国拥有自己的核潜艇。当核潜艇第一次劈开深蓝的波浪,当《义勇军进行曲》在浩瀚大洋深处奏响,他深知,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广大党员干部当以黄旭华同志为榜样,筑牢许党报国的信仰之基,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伟业,甘做隐姓埋名人,主动到艰难困苦处淬炼筋骨,勇挑时代千斤担,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求索之路,锐意创新。核潜艇的研制之路荆棘密布,面对技术封锁和资料匮乏的绝境,黄旭华带领团队白手起家、自力更生。他们用最简陋的工具,攻克了最尖端的技术堡垒;用“骑驴找马”的智慧,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最令人动容的是,花甲之年的黄旭华,作为总设计师,不顾劝阻,毅然决定亲自登艇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他知道,这是检验核潜艇性能的关键时刻,也是验证他设计理念的重要时刻。他说:“深潜试验不是要人去‘光荣’,而是要人去把试验数据完整拿回来!”正是这种执着探索和无畏勇气的精神,铸就了守护万里海疆的“定海神针”。广大党员干部当学习黄旭华同志“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韧与“敢闯无人区”的胆识,增强创新锐气,破除思维定势,敢于“深潜”到矛盾最集中、挑战最严峻、技术最难点的第一线。要以极致的标准要求自己,以“痴迷”的状态钻研业务,不断攻克难关,将科技自立自强的重任扛在肩上。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三十载隐姓埋名,意味着放弃学术扬名的机会,割舍常人的天伦之乐。但黄旭华对此并无怨言,他说:“当祖国需要我冲锋陷阵的时候,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当祖国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血的时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他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培养了一代代顶尖的核潜艇人才,托举起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巍巍大厦。功勋卓著的黄旭华,生活却极其简朴。他将所获的巨额奖金几乎悉数捐出,用于国家的科研和教育事业。他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这份“深潜”无声的奉献,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崇高境界的生动注脚。广大党员干部当以黄旭华同志为标杆,牢记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民。要学习他“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品格,甘于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要看淡个人得失,以“痴”心不改的服务热忱,一件件做好人民群众满意的事。要用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掌声、换取群众满意。(汪恒)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