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要联系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任务,联系本地本部门本单位这些年抓作风建设的具体实践,进一步吃透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把握相关纪律处分条规,为查摆问题、集中整治打牢思想政治基础。作风建设不是一阵风,只有强化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意识,才能使得党风清、政风明,在这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赛中一直势如破竹。
坚守为民初心,践行宗旨,夯实作风建设根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榜样9》中无论是乡村振兴中的拼命书记范振喜,还是用心用情传递温暖的社区天使林则银,都展现了新时代的党员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锤炼自身,将心比心把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如果满足于“走过场”,把“为人民服务”口号化为汇报材料里的套话,缺乏“感同身受”的能力,则难以赢得群众真心认同。党员干部应当以榜样为镜,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将榜样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把为民服务细化到看似琐碎的生活中,把群众家的难事当成自己的家事来操心,在日常工作中多问一句、多想一层、多走一步,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宗旨,让群众从每一件实事中感受到党的温度。
强化使命担当,扛牢责任,锻造务实高效作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民生需求千差万别,如果在工作中实行“一刀切”,面对问题敷衍塞责、推诿扯皮,会导致理想信念的动摇和责任意识的淡化。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落实,需要我们认真履行职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员干部应当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面对困难迅速响应,怀着“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弘扬求真务实工作作风,坚决反对一切形式主义,从实际出发,不对风险隐患视而不见,不对民生堵点漠不关心,不盲目跟风、好大喜功,不断提升治理效能,增强政府公信力,通过学思践悟实现思想淬炼,强化责任担当,逐步提升“把群众当亲人”的情感认同。
筑牢纪律防线,守住廉洁,永葆清正政治本色。近年来,党中央坚决惩治腐败,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的典型案例,彰显了我党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老一辈革命家如周恩来的“十条家规”、焦裕禄“不搞特殊化”的家风,至今仍闪耀着光辉。当代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到,廉洁自律没有完成时,应当见贤思齐,从典型案例中吸取教训以案为鉴、自查自纠、警钟长鸣。不仅要在重大考验前站稳立场,更要在日常小节上严格自律,自觉净化朋友圈、生活圈、娱乐圈,多交益友诤友,远离别有用心之人。时刻保持廉洁意识,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划清公私的界限,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到慎独、慎微、慎初,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潘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