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期任务。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长期性、复杂性,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刹住“车轮上的腐败”,再到整治“会所里的歪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刹住了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焕然一新。抓作风建设,不能有“喘口气”“歇歇脚”的麻痹懈怠思想,必须抓实抓细、常抓抓长,直至“化风成俗”。
“实”字为要,加强科学管理。真抓实干,把作风建设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思想是本质,作风是表现,作风建设养成落实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关键是在用人源头上严格把关,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是作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树立实干导向,要一碗水端平、激励与约束并重,提振干部干事信心。要注重从基层一线、重点工作一线中培养历练敢担当、重实干、有作为的干部,发挥激励的指挥棒作用,努力营造实干担当的干事氛围。要始终把思想教育放在突出位置,把干部作风建设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教育领导干部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把实事求是、符合规律作为基本原则,把驰而不息抓落实、求实效作为重中之重。多做为民解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好事,努力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实践中,锤炼出为民爱民、艰苦奋斗、规范高效、清正廉洁的好作风。
“细”字落实,坚持常抓抓长。抓作风建设如同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好比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懈怠。作风革命应抓常,就是要把作风建设摆在首位、融入日常,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风。推动各项工作,都要落实作风建设具体要求,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良性循环。抓细,就是要对干部群众反映的作风问题做出回应、具体解决。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解决个别具体问题的同时,着力解决平常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抓长,就是要反复抓,加强作风建设是一场“攻坚战”,不能一劳永逸,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建立和完善监督、考评和激励制度,打好改进作风的“持久战”。要认真落实作风建设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必循、违规必究,确保作风建设“抓在平常、融入日常、严在经常”。
“化风成俗”,风气好事业兴。《汉书》有言:“上之所化为风,下之所化为俗。”所谓“风”,体现为纠治不良风气、改进作风的显性成效;所谓“俗”,体现为全体党员干部日常践行的行为准则和自觉奉行的价值理念。“化风成俗”的理念,深刻揭示了党的作风建设不是一时一事之功,只有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才能使改进作风在全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实现从“治已病”到“防未病”、从“当下改”到“长久立”、从“破旧习”到“树新风”的深层跃迁。从严从实加强自身建设,组织从严管理、个人严以律己,以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助推本职工作,着力打造“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从严从实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党性,在思想深处涤荡尘埃、固本培元,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上秉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在重品行、正操守、养心性上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在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中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方能持续提升作风建设成效。(吴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