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很牢固,但如果作风问题解决不好,也有可能出现“霸王别姬”这样的时刻”,“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干部要以思想之变筑牢为民初心,以实干之姿深耕基层沃土,以制度之基护航作风蜕变。
破“悬浮心态”,以思想之变筑牢为民初心。必须从思想根源入手,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割除惰性与功利心。党员干部应当常读“真理之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校准价值坐标;勤思“初心之问”,在党史故事里感悟先辈“枝叶关情”的为民情怀;深悟“实践之道”,在与群众的朝夕相处中触摸民生温度。
祛“作秀虚功”,以实干之姿深耕基层沃土。基层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也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试金石”。唯有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形式主义积弊,方能卸下“花架子”,扛起“硬担子”。党员干部当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将脚印留在乡村小路。面对群众“急难愁盼”,不搞“形象工程”,多做“民心工程”;不图“短平快”的政绩,而求“利长远”的实效。
立“长效机制”,以制度之基护航作风蜕变。作风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唯有将纪律规矩融入制度“轨道”,才能避免作风建设陷入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的“怪圈”。长效机制是作风蜕变的“压舱石”。立学教之制,使信念之育,如川流不息,岁稔不辍。从思想源头拧紧“总开关”;考绩之制当精研,纳黎庶欢忻、事实功绩于铨衡之典,破除“唯台账论英雄”的形式主义;密织监司之网,聚党内纠察、黎元督责、清议匡正之力,合而为矩,让权力运行始终在阳光下。
从悬浮云端到扎根热土,作风转变绝非纸上谈兵的口号,而是丈量民情的脚步、化解民忧的担当。唯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群众呼声作为行动指南,把政策落实变成生动实践,才能真正撕掉“悬浮”标签,在田间地头书写初心答卷。当每一名基层干部都成为群众信赖的“贴心人”,用双脚沾满泥土的踏实、双手为民解忧的温度,定能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让作风之变在基层沃土中绽放出最绚烂的时代之花。(汪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