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犹如一记清廉钟声在广袤田野间回荡。这份文件不仅为农村基层干部划定了履职“红线”,更标定了乡村振兴征程中干部队伍建设的“基准线”。各级党组织当以“化”字为钥,推动廉洁履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常,让清正廉洁成为乡村振兴最鲜明的底色。
内化于心,以理论清醒筑牢信仰之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要让廉洁履职成为基层干部的行动自觉,必须首先在思想深处播撒“廉洁种子”。要构建“立体化”学习矩阵,通过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党支部“三会一课”常态学、廉政教育基地现场学等多维方式,推动《规定》精神入脑入心。要注重“正向引领”,深入挖掘焦裕禄、谷文昌等先辈楷模的廉洁故事,用红色基因滋养初心,让“不想腐”成为内在自觉。要建立“学用转化”机制,将《规定》要求融入乡村振兴具体实践。在产业项目审批、集体“三资”管理等重点领域,推行“廉洁承诺+风险防控”双轨并行,让每项决策都经得起党纪国法检验。
外化于行,以刚性监督织密制度之网。制度是约束权力的“笼子”,监督是规范履职的“利剑”。要构建“四位一体”监督体系,织就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网络。纪检监察部门要当好“前沿哨兵”,通过提级监督、交叉检查等方式,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要畅通“信、访、网、电”四位一体举报渠道,推广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让群众动动手指就能参与监督。要搭建“智慧纪检”平台,整合“三资”管理、惠农补贴等数据,运用大数据比对分析,让隐形变异问题无所遁形。
固化于常,以长效机制夯实纪律之堤。惩戒不是目的,规范才是根本。要建立“全周期管理”机制,让廉洁履职成为工作常态。在考核评价中提高廉洁权重,将《规定》执行情况纳入党建述职、绩效考核,与干部选拔任用直接挂钩。要区分“为公犯错”与“谋私违纪”,建立容错纠错与从严问责的“双标尺”。对乡村振兴中因缺乏经验出现的失误,按“三个区分开来”予以容错;对啃食群众利益的“蝇贪蚁腐”,坚持露头就打、绝不姑息。文化浸润涵养清风正气。要打造“一村一品”廉洁文化阵地,将廉洁元素融入村规民约、家风家训。
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需要清廉底色来描绘。各级党组织当以《规定》实施为契机,推动廉洁履职从“文件”走向“文化”、从“要求”变为“追求”。当内化于心的信仰力量、外化于行的制度力量、固化于常的文化力量同频共振,必将锻造出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乡村振兴“清廉铁军”,让清风正气充盈广袤乡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廉”动力。(丁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