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廉政建设 > 正文

细“治”入“微”铸就大有可为

2025-04-25 16:16:01 | 来源: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程家集镇人民政府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既是对党员干部思想的淬炼,更是推动作风建设向常态化、长效化迈进的关键举措。党员干部当以“显微镜”视角洞察细微之处,从“微”处精准发力,向深处溯源,做到知行合一、律己修身。

聚焦“微”权力,涵养风清气正“大”生态。基层“微”权力看似微不足道,却如同毛细血管直接连接着党和政府与群众的“神经末梢”,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广大党员干部应时刻牢记权力的本质是责任,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醒。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自觉,坚决做到不该拿的不拿、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主动将权力置于阳光之下,自觉接受最严格的约束与监督,真正践行“满招损,谦受益”。

聚焦“微”生活,滋养克勤克俭“大”日常。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党员干部必须常态化开展自我体检、自我检视,从生活中的小事小节严起。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对那些别有用心的“糖衣炮弹”保持高度警惕,及时清除思想上的杂质,校正行动上的偏差,时刻做到正心明道、怀德自重,以“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清醒,防止小错酿成大患。

聚焦“微”习惯,锻造高效为民“大”格局。作风建设绝非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一份会议通知的精准传达,关系着政策落实的效率;一份文件的严谨审核,影响着决策部署的科学性;一次群众来访的耐心倾听,承载着民心所向。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不仅是检验党员干部工作态度、服务意识和责任担当的试金石,更是作风建设能否落地生根的关键所在。在基层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暖心的问候,就能让办事群众如沐春风;多准备一支书写流畅的笔、多设置一把便民座椅,就能让群众感受到关怀与尊重。反之,一个不耐烦的表情、一句敷衍的回答,就可能寒了群众的心,让政府公信力大打折扣。广大党员干部应当从这些服务细节入手,优化每一个服务流程、完善每一项便民措施,切实让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构建起高效为民的治理新格局。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保持“慎微”的清醒,从细微之处防范风险,以久久为功的韧劲,书写好作风建设这篇“大文章”,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筑牢坚实的作风根基。(李晨晴)

责任编辑:赵地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