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社会资讯 > 正文

“虚应”之风当刹, “实干”之责必扛​

2025-09-10 16:50:36 | 来源: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庄周街道办事处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副穿越时空的楹联,字字叩问着为政者的初心与使命。​

“地方全靠一官”,深刻揭示了岗位赋予的责任分量,也指明了实干的价值指向。基层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群众工作没有捷径可走,更容不得“虚应”对待。若将“开会部署”等同于“工作完成”,把“材料精美”视作“成效显著”,政策便会沦为“空中楼阁”,无法真正落地生根;若以“差不多”“过得去”的心态敷衍履职,地方发展便会错失机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会大打折扣。“地方全靠一官”的核心,不在于强调官阶的权威,而在于凸显岗位的责任——无论职务高低,身处基层岗位,便肩负着推动地方进步、保障百姓权益的使命。实干者之所以能打通治理堵点,正是因为他们始终将“地方之责”扛在肩头,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直面难题,用实打实的行动破解困境,让岗位价值在推动地方发展中充分彰显。​

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这杆秤从不为“虚应”者留情,却永远为实干者称重。群众对干部的评价,从不看口号多响亮、表态多坚决,而看行动是否务实、成效是否实在。“虚应”者或许能凭借表面功夫暂时蒙混过关,但长期的敷衍推诿,必然会消耗群众信任,损害政府公信力;而实干者即便不刻意追求名利,不刻意标榜功绩,其每一次真心实意的服务、每一次解决问题的努力,都会被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种评价逻辑,本质上是百姓对“为政初心”的朴素检验:唯有抛开“虚应”的杂念,摒弃“务虚”的浮躁,始终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地方之责为责,才能在日复一日的实干中,赢得群众的认可与信赖,在百姓心中立起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丰碑。​

从“自己也是百姓”的身份认知,到“地方全靠一官”的责任担当,再到百姓心中的公正评判,三者共同构成了抵制“虚应”、践行实干的逻辑闭环。刹“虚应”之风,非一朝一夕之功;扛“实干”之责,需久久为功之力。唯有每一位基层干部都牢记楹联箴言,将实干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动自觉,才能让基层治理焕发新活力,让百姓生活更有幸福感。(至乐社区 李洛岩)

责任编辑:张宁本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