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社会资讯 > 正文

破解农村青年人才引育困局的三重逻辑

2025-09-09 10:22:17 | 来源: 陕西省神木市委组织部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而农村青年人才的持续流失正成为制约发展的深层矛盾。需从价值认同、制度重构、生态再造三个维度构建系统性解决方案。

农村人才困局的根源在于城乡发展机会的“价值落差”。当城市被赋予“现代化”符号而乡村承载“落后”标签时,单向流动便成为必然。要扭转这一局面,必须重塑乡土的价值坐标系——将农业从“生存产业”升级为“价值产业”,让乡村从“地理空间”转化为“精神原乡”。这需要媒体构建新的叙事框架,在“土特产”中发掘文化基因,在“乡愁”里激活情感联结,使农村青年从“逃离者”变为“价值发现者”。

传统引才政策往往聚焦“输血式”引进,却忽视“造血式”培育。真正的可持续路径在于形成“人才-产业-人才”的良性循环。重点在于打通职业发展通道:让技术能手获得职称评定,让电商达人进入人才库,使田间地头的工作经历成为社会认可的资历。同时建立“导师制”传承体系,通过“老把式”带“新农人”实现技艺与智慧的双向流动,让人才在乡土中看见上升阶梯。

硬件设施的改善固然重要,但人才更需要“软性生态”的滋养。这包括建立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允许试错成本;构建“乡贤智库”等智力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孤岛;更要通过“乡村合伙人”等机制设计,让资本、技术、人才以平等身份参与价值分配。只有当农村成为要素自由流动的“价值洼地”,而非资源抽离的“输血站点”,青年人才才会主动选择“回流”而非被动“返乡”。

乡村振兴的本质是人的振兴。破解人才困局不能止于政策倾斜,更要完成从“管理思维”到“生态思维”的转变。当乡土真正成为价值创造的高地而非人才消耗的洼地,青年自会以“归去来兮”的姿态,书写新时代的田园诗篇。(曹斌)

责任编辑:刘茂伟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