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如同一记强劲的号角,为新时代的作风建设拉开了新的篇章。这短短600余字的规定,成为了作风建设的铁规矩、硬杠杠。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整治“会所中的歪风”,再到刹住“车轮上的铺张”,这八项规定绝非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改变基层政治生态、提升工作效能、密切干群关系的关键所在。
八项规定让基层工作的作风实现了大转变。拿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来说,在“深、联、帮”专项行动里,干部们纷纷卷起裤腿下到田地,挽起袖子走进车间,以“一户一方案”的精准帮扶模式,助力127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3.9万人次获得技能培训。这一显著成果正是八项规定在基层落地生根的有力证明,它让党员干部真正深入群众,摒弃了以往的形式主义,切实为百姓办实事。
八项规定推动了基层工作效能的大提升。如今,各地积极响应八项规定,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起规范统一的数据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有效减少了材料、数据的多头报送、重复报送,大大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效能和服务质量。例如,在一些地方,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的在线办理,群众办事更加便捷,基层干部也能将更多精力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八项规定促进了基层干群关系的大改善。八项规定实施后,干部们主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许多干部扎根基层,与群众并肩作战,帮助群众发展产业、改善生活。像“扶贫之花”黄文秀,她用脚步丈量民情,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基层群众,赢得了群众的衷心爱戴。这种密切的干群关系,为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必须长期坚守的行为准则。在基层工作中,我们要以八项规定为指引,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密切干群关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为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让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在基层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席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