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是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它有时披着“认真负责”的外衣,戴着“严格执行”的面具,更具迷惑性,危害也更深。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抓实第二批主题教育,加强指导督导,力戒形式主义,解决实际问题,取得扎实成效。”这一论述一针见血,深刻警示全党:尤其要着力避免那种看似“认真”的形式主义。中央连续部署为基层减负,剑指“文山会海”“过度留痕”,正是要剥去这类“认真”的虚假外衣,让工作回归本质。
破“认真”形式主义之弊,必立“求真务实”之魂。真正的认真,是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认真,是奔着问题去、盯着实效干的认真。党建工作,特别是基层实践,必须坚决杜绝那种“材料堆砌”的认真、“会场奔波”的认真。要树立“效果导向”的政绩观,以群众获得感为试金石,以发展真实绩为度量衡,让一切工作从“做没做”向“优不优”升华,从“对不对”向“实不实”深化。
根治此弊,关键在机制。要建立重实绩、重民意的科学评价体系,为真抓实干者撑腰,让“材料政绩”失去市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必须从制度设计上确保干部不必、不能、不敢在形式上“过度认真”,而必须、只能、只能在实效上“下真功夫”,推动形成“注重实质、讲求实效”的浓厚氛围。
“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破除“认真”的形式主义,考验着政治智慧与治理能力。全党须深刻领悟总书记重要论述,将“实效”二字贯穿党建工作始终。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持续在“实”字上做文章、下功夫、求突破,坚决拆穿那些“认真”的假象。唯有如此,方能真正筑牢执政之基,让党的事业始终奔涌着澎湃而真实的力量。(韩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