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体系必须由“重痕”向“重绩”转向。要将督导检查的目光穿透那些工整的“留痕”,直抵问题解决的深处:群众具体诉求是否响应?一线梗阻是否打通?不必要的程序是否真正精简?评判干部绩效,要敢于摆脱对材料厚度和形式的迷恋,让群众的实际获得、问题的真实解决成为最硬核的政绩标尺。只有让指挥棒清晰指向“实绩”,才能驱散留痕报表制造的迷雾。
更关键的是,领导者需率先撕开形式虚影,以“身入心至”破除虚功诱惑。领导干部尤其是“关键少数”,应有高度的警醒与自觉,警惕“以形式反形式”的舒适陷阱,杜绝以新的“虚”应对旧的“虚”。要带头俯下身子察实情,从会议室走向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从审阅报告转向直面群众急难愁盼。以自身的求实行动,破除路径依赖,传递“实”字为重的鲜明信号。
当一切动作以“如何看起来在落实”为目的,其本质已与形式主义无异。破除形式主义绝非另起炉灶制造更精致的留痕,而在于是否触碰真实的世界、解决实际的问题、经受群众的检验。离开群众实际获得去谈“落实”,都是掩耳盗铃的自欺;真正刺破形式主义坚冰的,始终是领导干部求真务实、躬身为民的“真作为”这把锋刃。(冯翻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