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警钟长鸣 > 正文

警惕基层“小马拉大车”

2025-08-21 14:40:25 | 来源: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财政局

近日,某社区一次性摘除42块“牌子”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些密密麻麻悬挂的“责任状”“领导小组办公室”等标识,曾是基层干部肩上真真切切的“有形压力”,也是形式主义屡禁不止的微观缩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正是对准这一沉疴痼疾,为破解长期困扰基层的“小马拉大车”现象开出的一剂制度良方。

《若干规定》的深层意义,不仅在于“做减法”,更在于“做加法”“促改革”。它通过系统性制度安排,推动权责重构、资源下沉、赋能基层,实现减负与增效协同并进。一方面,坚决砍掉不必要的事务、环节和报表,让基层干部从无谓的忙碌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界定各层级、各部门的权责边界,推动人、财、物等资源向基层倾斜,使“小马”不仅卸下重负,更获得匹配的“粮草”“鞍具”和宽阔“跑道”,从而真正把工作重心落到服务民生、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上来。

应当认识到,为基层减负不是“一阵风”,而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它关乎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状态,更关系到政策最终落地的成效与群众的获得感。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容易改头换面、隐形变异。因此,必须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持续健全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和效果反馈渠道,防止“旧牌匾”摘下,“新负担”又来。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若干规定》的出台是起点,关键还在于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坚决态度推动落实,强化监督问责,杜绝执行中的“中梗阻”和“折扣变通”。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广大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心无旁骛,从“被表格困住”转向“被群众需要”,从“应付检查”转向“实干担当”。(陈凯)

责任编辑:王忠厚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