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社会资讯 > 正文

推进城市基层“融合之治”的路径创新

2025-04-23 15:41:31 | 来源: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委组织部

城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单元,也是社会矛盾交织的集中场域。面对城市人口流动加剧、利益诉求多元、风险传导加速等现实挑战,“融合之治”成为破解治理碎片化、提升治理韧性的必然选择。通过组织架构重组、治理力量整合、运行机制优化,实现治理要素的系统性耦合,整体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一、组织融建,重构治理体系的“四梁八柱”

组织融建是打破条块分割、突破治理孤岛的首要前提,以结构性变革重塑治理体系的整体性功能,推动党组织向治理末梢延伸,实现治理单元与党组织覆盖的精准匹配。重点在商圈楼宇、产业园区、小区楼院等建立党组织,通过党建联席会议、区域化党建联盟等载体,将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纳入治理体系,形成任务共商、项目共建、成果共享的协同网络。依托街道社区建设治理资源调配中枢,集成政务服务、民生保障、矛盾调处等核心功能。运用大数据技术绘制“治理资源云图”,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的智能匹配模型,推动场地设施、专业人才、数据信息等要素的跨组织流动,破解资源配置的“孤岛效应”。

二、力量融汇,激活治理共同体的“能量场域”

在力量整合中协调“行政主导”与“社会参与”,防止治理主体“空心化”,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生型治理生态。建立健全“平急结合”的弹性工作机制,在日常治理中发挥党员骨干、楼栋长、物业人员的“前哨”作用,建立常态化巡查预警机制;应急状态下激活机关下沉干部、民兵队伍、志愿者的储备力量,形成快速响应网络。重点加强新就业群体的组织动员,将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流动力量转化为风险预警的“移动探头”、民生服务的“毛细血管”。创新“五社联动”实践模式,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深度融合,形成“政府搭台、社会唱戏、群众受益”的治理格局。

三、机制融通,锻造治理闭环的“精密齿轮”

机制融通是确保治理系统高效运转的关键支撑,在机制创新时兼顾“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杜绝数字治理“冰冷化”,通过制度创新实现治理流程的精准耦合与动态优化。将党的领导嵌入业委会选举、物业服务标准、网格管理规范等关键环节,构建“需求感知—问题研判—资源调度—处置执行—效果评估”的治理闭环,推行“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升级,通过大数据分析预判民生诉求热点,打通部门数据壁垒,构建人、地、事、物、情的全要素数据库,推动治理关口前移,拓展群众参与治理的时空维度,形成多元参与城市基层治理新空间。(杨刚)

责任编辑:陈亿洲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