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有德又有才方能干成事。”年轻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希望与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年轻干部队伍至关重要,不可或缺。面对工作中诸多的复杂挑战,作为年轻的初任选调生,必须明确为人民服务的初心,铸就坚定不移的党性,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做到德配其位,才配其位,勇配其位。
初任选调生要把握理想信念的“主动脉”。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有言,“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德,是树根,是基石,是一切的起点。对于初任选调生而言,对党和国家的理想信念则是最大的德。理想信念不是空中楼阁,不是虚无飘渺的概念,而是初心使命的诠释、扎根基层的源泉、服务人民的动力。基层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都考验着选调生的道德品质和党性修养。选调生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三观,保持正直的品性,提高站位,坚持原则,拒腐防变,时刻警醒,做到公平公正,不为小利而动摇,不为诱惑而失足。只有坚守住理想信念的红线,才能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为社会的进步而努力,做到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自己,成为党的忠诚战士。
初任选调生要注入过硬本领的“新血液”。“打铁还需自身硬。”过硬本领是初任选调生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关键,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和实践性也要求选调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才”。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奉为圭臬,用好解决问题的“总钥匙”。福建,特别是厦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发源地。习近平总书记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群众的态度为福建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基层工作中,要学好、思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提高政治能力、调查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落实能力等,敢于直面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勇于破解难题,做好基层一线的“排头兵”,成为解决问题的“多面手”。
初任选调生要打造勇于担当的“硬肩膀”。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体现。乡村已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瓶颈。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广大选调生则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乡村中的复杂人际关系、困难的环境、充满挑战性的任务都是选调生面前的艰难险阻。要有担当作为的毅力,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魄力,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勇闯敢干,埋头苦干。要知行合一,艰苦实践,深入一线,决不能纸上谈兵、光说不练。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展现主观能动性,服务人民,帮助人民,始终以人民的需求为导向,以人民的满意为最高标准,冲锋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擘画了新时代的蓝图,党的二十大精神则为我们提供了前进的方向。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刻,初任选调生更应牢记初心使命,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新栋梁”,用信念、才干和热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走出“新步伐”,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陈钦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