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让青春情怀在基层沃土扎根生花

2025-07-21 11:52:21 | 来源: 安徽省潜山市王河镇

每逢毕业季,“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激昂誓言总在校园回响。一批批满怀理想的年轻人奔赴基层,将滚烫的青春情怀倾注于广袤乡土。要让年轻人在基层真正留得住、干得好、扎下根,仅靠一腔热血远远不够,更需要现实的土壤与制度的支撑。

正视“成长阵痛”,筑牢扎根基层的心理根基。初入基层,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往往带来深刻挑战。远离繁华的孤寂、生活条件的落差、方言沟通的壁垒、专业实践的迷茫……这些具体而微的困难,都可能动摇热情、滋生焦虑。一些年轻人陷入“本领恐慌”,甚至萌生退意。这提醒我们,对基层艰苦和复杂程度需有清醒认知与充分准备。唯有在思想上真正“墩实苗”,引导青年将暂时的“水土不服”视为成长的必经淬炼,才能在风雨中挺直脊梁,让情怀在直面挑战中愈发坚韧。

锤炼“实战筋骨”,激发扎根基层的内生动力。情怀的持续滋养,源于价值实现的真切体验。当年轻人在摔打中告别“新手村”,第一次独立完成项目、成功化解矛盾、推动政策惠及百姓时,那份“被需要、能作为”的成就感,便是最强大的定心丸。基层是锤炼能力的“练兵场”,在协调推进中学会统筹,在群众工作中懂得共情,在化解难题中增长智慧。每一次“风吹雨打”,都是“墩苗壮骨”的珍贵养分,在解决一个又一个具体问题中,青年们感受自身成长与乡土变化,让情怀在实干中升华、浓郁。

构建“暖心生态”,夯实扎根基层的制度保障。要让青年才俊心无旁骛地奉献基层,必须破解其后顾之忧,铺就长远发展之路。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人才支持项目精准发力,政策暖流不断涌向基层。然而,将政策愿景化为现实图景,仍需在落实落细上持续加力:要推动资源、项目向一线倾斜,促进高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确保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要搭建“安心立业”的基础,聚焦住房保障、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关键小事”,以暖心政策解除后顾之忧;要打破论资排辈,构建“重实绩、看担当”的晋升机制,优化薪酬激励,让实干者有位、有为者得利,破除“困守基层”的担忧。

青春因情怀而璀璨,更因担当而厚重。我们礼赞奔赴基层的选择,更要用心用情铺就一条让情怀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坚实道路。(韩思佳)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