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变局交织的复杂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文如黄钟大吕,再次宣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这不仅彰显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坚定决心,更为新征程上深化改革开放、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根本遵循。
开放是现代化进程的鲜明标识,更是破浪前行的内生动力。历史证明:闭关自守终致落后,开放合作方能拥抱繁荣。从改革开放初期“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的振聋发聩,到新时代设立22个自贸试验区、建设海南自贸港、搭建进博会等国际平台,中国以主动开放的胸襟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跨越。开放深度塑造了改革路径——负面清单管理由外资准入延伸至国内治理,制度型开放牵引审批、监管等全链条变革,生动诠释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内在逻辑。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开放程度决定改革力度,进而影响现代化进度,这一辩证关系正是中国发展奇迹的关键密码。
制度型开放是高水平开放的“新高地”,亦是破立并举的治理革命。当前,中国对外开放正从要素流动型迈向规则导向型。所谓“高水平”,核心在于对标国际最佳实践,构建“更科学、更合理、更先进”的规则体系:一方面着力“破”壁垒,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清除“玻璃门”“弹簧门”,促进跨境要素自由流动;另一方面重在“立”新规,通过深化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加入CPTPP和DEPA等高标协定,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衔接的合规机制。这种“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辩证思维,既保障了改革有序推进,也为市场注入了稳定预期。深圳、上海等开放前沿的实践表明,制度型开放正成为优化营商环境、汇聚全球高端要素的强大引力场。
开放共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金钥匙”,彰显大国担当。面对“脱钩断链”逆流,中国坚持“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为阴霾笼罩的全球经济投射阳光:中老铁路激活区域经济,进博会助力巴西产品走进中国千家万户,“一带一路”倡议正从愿景化为各国共享的繁荣之路。中国主动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以“真金白银”的举措诠释了“惠分享”的开放哲学。这种开放绝非零和博弈,而是通过做大发展蛋糕,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转化为世界机遇,重塑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新格局。(孙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