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间的指针划过2025年的刻度,历史的回响愈发清晰。八十年前,卢沟桥的枪声惊醒了沉睡的东方巨龙,四万万同胞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用十四年浴血奋战换来民族独立与解放。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凯歌,更是民族精神的涅槃重生。广大党员干部当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筑牢家国情怀的信念。1937年卢沟桥畔枪声响起,民族存亡危在旦夕,无数的中华儿女挺身而出。杨靖宇将军在弹尽粮绝之际,仅以枯草、树皮、棉絮果腹,却依然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他的胃中那团无法消解的草絮,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转移,决然将敌人引向绝顶,纵身一跃,呐喊声响彻深谷,彰显了无畏的爱国气概。这种爱国情怀在今天同样熠熠生辉。“嫦娥”团队怀揣九天揽月之志,将千年飞天的浪漫梦想化作撼动世界的航天壮举,书写着属于中国航天的壮丽史诗;张桂梅校长扎根贫困山区四十余载,以瘦弱之躯扛起教育扶贫的重担,用知识照亮孩子们的未来,诠释着教育工作者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当;广大党员要传承这份爱国情怀,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立足本职岗位,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挺起民族精神的脊梁。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八一三”淞沪会战中,谢晋元带领“八百壮士”孤军奋战四行仓库,面对数倍于己且装备精良的敌军,毫不畏惧,坚守四天四夜,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太行山南麓的于思礼,面对日伪军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拒绝透露党的秘密,遭受活埋时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在日军软硬兼施、逼迫她给儿子写信劝降时誓死不从,最终绝食7天为国捐躯。这种英雄气概一直都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挺身而出。在缉毒战线上,无数缉毒警察义无反顾地冲在危险最前沿,在杜富国排雷时“你退后,让我来”的无悔抉择中,在祖国边疆上,边防官兵“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誓言中,他们以实际行动挺起了民族精神的脊梁。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英雄们的崇高精神,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退缩、不畏惧,积极作为,当党和国家有需要时,要敢于挺身而出,具有舍我其谁的勇气。
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凝聚破局前行的力量。1940年百团大战打响,面对日军严密的“囚笼政策”和疯狂反扑,八路军将士毫不畏惧。正太铁路破袭战里,战士们弹药匮乏,却用石头、木棒与日军近身搏斗;娘子关战斗中,邓仕均所在连队弹尽粮绝,仍以白刃格斗杀出血路突围。历经三个半月,1824次战斗,八路军以顽强意志取得辉煌战果,极大振奋全国军心。新征程上,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但只要我们拥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在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港珠澳大桥建设团队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历经无数次试验和失败,最终成功建成这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疫情期间,广大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逆行而上,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筑起了坚实防线。党员干部要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郝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