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以政府“紧日子”换群众“好日子”

2025-07-19 16:20:03 | 来源: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委组织部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一千古箴言道出了治国理政的深刻哲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胜利法宝。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国家出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提出“带头过紧日子,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明确要求,这既是对优良传统的赓续传承,更是对为民初心的生动诠释。

勤俭节约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回望百年党史,勤俭节约的红色基因始终流淌在共产党人的血脉中。井冈山时期,“红米饭、南瓜汤”滋养革命火种;延安岁月,“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凝聚起磅礴力量;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民节衣缩食支援国家建设;改革开放后,“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压减“三公”经费、推进公车改革、严控楼堂馆所建设等一系列举措,让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历史深刻昭示:一个知道节俭的民族才有未来,一个懂得节约的政党才能永葆生机。

节约为民彰显初心使命。“政府过‘紧日子’,群众过‘好日子’”的朴素理念,蕴含着深刻的为民情怀。这本质上是公共资源配置的价值选择——当政府办公楼不再追求豪华气派,教育医疗投入就能更加充足;当公务接待不再讲究排场,民生保障就能更有力度;当行政开支更加精打细算,基础设施建设就能更加完善。这种“政府节约一分,民生投入多一分”的辩证关系,正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各级党政机关压减一般性支出,把节省的资金用于脱贫攻坚、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民生领域,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紧日子”里的“暖温度”。

多措并举构建长效机制。将厉行节约要求转化为持久行动,需要建立系统化、常态化的制度体系。首要的是筑牢思想根基,通过专题学习、案例警示、研讨交流等形式,让“过紧日子”意识入脑入心。关键要强化制度约束,细化公务接待、会议培训、差旅报销等标准,建立全流程预算管控机制。重点要严格监督执纪,对餐饮浪费、违规支出等问题露头就打,让纪律“长牙带电”。同时要创新工作方式,推广电子政务、绿色办公,通过技术赋能提升行政效能。唯有坚持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惩戒同向发力,才能实现从“要我节约”到“我要节约”的深层转变。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厉行节约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不是表面文章,而是本质要求。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能自觉把“紧日子”过成“好习惯”,当节约意识真正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我们必将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动力。这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担当。(王潇冉)

责任编辑:欧阳希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