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战略决策,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先进理论思想。“千万工程”旨在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引导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共同推动乡村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学习借鉴相关举措与经验,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必要一课。
人民至上,千万工程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在浙江千万工程中,壮大村集体经济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人才缺一不可,既要引入资金也要引进人才。一是可以采用“公司+合作社”的模式,解决资金和销售问题。二是采用“农户+企业”模式,解决技术和市场问题,提高农户的收益。三是采用“政府+平台”模式,解决政策和资金问题。通过以上路径的综合实施,引入外部资源,如资本、技术等,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蓄势赋能,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经济的竞争力。
可持续发展,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浙江千万工程旨在建设美丽乡村,通过实施该工程,农村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其中值得借鉴的地方在于:一是重视规划设计。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使村庄布局更加美观,建筑风格更加和谐,同时保留农村的历史文化底蕴。二是加强环境整治。环境整治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注重治理垃圾问题、开展卫生整治、保护水资源等,使农村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村容村貌进一步提升。三是推进绿化美化。通过植树造林、建设园林景观、推广生态农业等方式,使得农村环境更加美丽,提高农民的幸福感。四是注重群众参与。群众参与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通过开展宣传教育、组织村民共同参与环境整治、鼓励农民自主建设等方式来促进群众参与,使美丽乡村建设更加顺利和有效。
因地制宜,千万工程促进产业振兴。浙江千万工程通过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推进产业融合、加强产业扶持、推进产业品牌建设等举措,促进了乡村产业的持续发展。一是培育特色产业。特色产业是乡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挖掘本地资源、文化、技术等优势,培育具有独特性和差异化的产业,形成乡村产业的发展动力,提高乡村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二是推进产业融合。通过整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提高乡村产业的综合效益。三是加强产业扶持。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技术培训等方式,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增强乡村产业的竞争力,提高农民的收入。四是推进产业品牌建设。通过注册商标、申请专利、开展质量认证等方式,打造乡村产业的品牌形象,提升乡村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投资商。
浙江“千万工程”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基础支持和保障,使农村地区融入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产业升级、农村环境得到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要深入学习掌握“千万工程”所蕴含的科学思想与方法,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增添动力。(储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