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方能行稳致远;使命在肩,更需砥砺前行。游本昌先生92岁高龄入党,他那句“这是我的人生终点吗?不是,而是新的开始、新的阶段”,恰是对“终身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诠释。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以“报国之志”立初心、以“学习之心”强本领、以“利民之事”践使命、以“清廉之本”守底线,方能在时代浪潮中行稳致远。
以“报国之志”立初心,铸牢信仰之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国之志是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精神基因。党员干部的报国之志不能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坚定信仰。要在面对大是大非时旗帜鲜明,在面对风险挑战时挺身而出,在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危急关头敢豁出去,以实打实的行动诠释对国家和人民的赤诚。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把岗位作为报国的平台,才能在平凡中彰显不凡,让初心在时代浪潮中永不褪色。
以“学习之心”强本领,锤炼担当之能。“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面前,“本领恐慌”是党员干部必须直面的课题。游本昌先生早有入党心愿,但他总觉得自己尚未达到党员条件,他这种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体现了他对党的敬畏和对自己能力的清醒认知。党员干部要知不足,以空杯心态向书本学理论、向实践学经验、向群众学智慧,在学中干、干中学,把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经验沉淀为推动发展的智慧,让“学习之心”成为应对挑战的“硬通货”。
以“利民之事”践使命,厚植为民之情。“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利民之事从来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藏在柴米油盐里的牵挂。党员干部不但要心怀“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情怀,更要拿出“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担当,把党的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要以“利民之事”为坐标,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听群众的心里话、算群众的生活账,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当成自己的心头大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回答“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时代之问,让使命在为民服务中落地生根。
以“清廉之本”守底线,涵养正气之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清廉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从“一钱太守”刘宠到“两袖清风”于谦,历史早已证明,唯有守住清廉底线,才能赢得群众信任。新时代的党员干部面临更多诱惑,更需时刻绷紧纪律之弦,在权力面前保持清醒,在利益面前坚守原则,在人情面前划清界限。要把清廉作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让“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防线越筑越牢,用一身正气为干事创业保驾护航,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答卷。(薛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