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卧式”干部是继“躺平式”干部出现后的又一问题干部,与“躺平式”干部的完全躺平不同,“侧卧式”干部常常表现出想躺则躺、想站则站,而且时躺时站、忽躺忽站,更具有欺骗性、隐蔽性和腐蚀性,其危害性更大。必须打破“侧卧式”干部的温床,及时扶正“侧卧式”干部,阻止不良风气的滋生蔓延。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客观研判增进干事担当。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打破干部侧卧温床的关键举措。干部的政绩观和责任心不仅仅是自发形成的,更需要依靠考核评价机制来引领和激发。之所以会出现“侧卧式”干部,是因为其有一定的隐蔽性,钻了考评机制的漏洞,从而产生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懈怠思想。因此,必须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确立“定量+定性”的综合考核标准,摒弃论资排辈、打破“平均主义”,全面客观评估干部实绩,建立有效的干部激励机制,激发干部担当作为和创业干事的内在动力。
给予容错纠错关怀,正向激励促进勇敢作为。“侧卧式”干部的时躺时站、忽躺忽站,在一定程度上也与缺乏容错纠错关怀有关。一些干部把“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奉若圭臬,有时他们想干事,最终却因为害怕犯错担责而止步不前,时间一长,就变成了“撸起袖子旁边看”的“闲人”。因此,各部门要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和保护,在其出现失误错误的时候给予关怀和包容,切实让干部感受到组织是坚实温暖的后盾,让干部勇于作为。容错不是纵容,更不是盲目包庇,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及时纠偏和补救,让干部少犯错、和不再犯同样的错。
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精准问责推动责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干部监督管理工作要抓在日常、融入经常,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从而使“侧卧式”干部这样装模作样的戏精无所遁形。各部门要定期对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和调研考察,通过谈话了解、查看资料等方式,掌握干部思想、工作动态。对于日常管理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提醒纠正,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如若有干部对组织的提醒置之不理仍旧我行我素,则进行严肃处理、精准问责,让“侧卧式”干部变卧为站,不敢”侧卧“。(蒋懿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