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三字诀”炼就写作“真材实料”

2023-10-22 17:26:52 | 来源: 亳州市利辛县江集镇人民政府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自古以来,就是以文载道,以文辅政,公文写作既是传达政令的重要工具、实施决策和指导工作的重要载体,更是党建工作者安身立命之“根本”。曾国藩曾言,“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读书要有志、识、恒三字要诀,公文写作亦是如此,唯有精准把握真、简、精,方能挺直“笔杆子”,实现“笔落惊风雨”。

“真”字当头,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握公文写作之“灵魂”。公文并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多种多样,而更多时候是把事情实实在在地说清楚,把道理原原本本地讲明白当作首要目的。因此只有注重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践,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形成的公文才能对工作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否则,不仅不能推动工作,还会产生副作用,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广大党建工作者必须将实事求是这一重要思想作为公文工作不可逾越的红线,要把全面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作为写作“源泉”,以数据和实例讲话,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夸大成绩,不掩饰问题,做到真实反映客观实际。

“简”字当头,以“朴实无华”的品质定制公文写作之“骨骼”。邓小平同志主张文件起草必须以管用为本,多次指出:“决议讨论稿的篇幅还是太长,要压缩。可以不说的去掉,该说的就可以更突出”。篇幅长、字数多,并不能证明其所写和所说有多么重要,更不能表明这里面包含的内涵是多么丰富。大道至简,深刻并不等于深奥,精辟须避开繁琐,厚重往往寓于简约之中。广大党建工作者要做到“吃准想透”,对所收集的资料、材料打烂、揉碎,咀嚼、消化,然后再吐出来;要做到“掐住要害”,找准穴位、戳住麻骨,拣最重要的说、挑最关键的写;要做到“开门见山”,把问题直接端出,把“首要”摆在当头,不穿靴戴帽,不堆砌词藻。

“精”字当头,以“精益求精”的内容填充公文写作之“血肉”。很多情况下写公文不是“有感而发、为己立言”,而是“工作需要,奉命作文”,所谓“公文姓公,言不由衷,一声令下,笔快如风”,要想做好公文骨骼“血肉填充”,这就要求我们注重系统思维,广大党建工作者要严格落实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原始材料”,同时注重调研成果的归纳汇总;要广开“材路”,积累第二手“反馈材料”,平时通过报纸、文件、会议材料、简报等渠道,多方面收集各项工作情况的总结材料;要有备无患,储备基础材料,多阅读与写作有关的公文,包括文件、讲话、纪要等,以及收集一些古今中外的精辟言论,为自己形成文稿观点和进行综合分析提供依据。(王训涵)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