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可持续交通:携手合作助力全球发展”为主题的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贺信中表示,中国正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将继续坚持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致力于推动全球交通合作,以自身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建设交通强国,为可持续交通贡献中国方案。中国诸多交通建设项目促进了脱贫攻坚、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有力推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实,“可持续”正日益成为中国交通领域的发展标签。其中,促进综合交通运输协调发展,便是中国可持续交通的“重头戏”。 有数据显示,中国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和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日益完善。高速铁路对百万以上人口城市的覆盖率超过95%,高速公路对20万以上人口城市覆盖率超过98%,民用运输机场覆盖92%以上的地级市。与此同时,中国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也显著提高。以高铁和航空为主的大容量、高效率快速客运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动车组列车承担了铁路客运量的70%,民航航班正常率连续3年超过80%,道路客运转型升级也在加快步伐。“要想富,先修路”,中国交通已化身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在推进全球交通领域合作方面,中国也是先行者。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合作平台,已与19个国家签署了22项双边、多边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与27个国家(地区)签署海员适任证书许可协议。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4万列、通达欧洲23个国家的174个城市,初步探索形成了多国协作的国际班列运行机制。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高度重视可持续交通发展,积极参与全球交通治理,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
加快科技创新,为可持续交通提供发展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影响世界发展变革。交通运输业以时代赋予的创新气质和潜能,把科技创新华章写在大地上,“人享其行、物优其流”的目标,正从创新驱动中获取不竭动力,化为五彩斑斓的现实。科技创新支撑交通运输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造技术跻身世界前列。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为可持续交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复兴号”高铁、C919大飞机等大国重器制造水平不断攀升。交通运输率先成为信息技术应用主战场,网约车、网络货运、共享单车、无人配送、自动驾驶、无人机等蓬勃发展。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十年来铁路货运量、水路货物运输量分别增长了22.2%、79.6%,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铁路水路联运量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运输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交通运输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十年来未发生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道路运输领域较大以上等级事故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了76.9%、78.5%,水上交通事故的件数、死亡失踪人数分别下降了52.2%、44.8%。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交通运输美好愿景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绿色低碳转型,为可持续交通指明前行方向。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中国交通把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作为可持续交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追求以最少资源投入、最小环境代价,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让交通运输这艘航行中的巨轮,行驶在绿色低碳的发展底色上。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交通运输是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如何降低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已成为国际性议题。优化运输结构,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成为我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关键一招。“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在重大交通基建中,生态优先理念成为交通人的自觉行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各级政府采取实际行动,让绿色生活从脚下“走起”。持续优化的“轨道、公交、慢行交通”三网融合绿色出行体系,正引导城市交通向绿色、低碳转变。未来,中国交通运输行业还要建立交通运输碳排放源的监测体系和排放清单,科学合理地确定交通运输碳达峰的峰值和时间,健全绿色金融和碳交易市场,强化碳循环技术开发。
人民有新期待,时代有新要求。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新征程中,交通人当牢记“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重大使命,奋楫争先,阔步前行,将各项规划蓝图落实为行动实践,不断推进交通可持续发展迈上新台阶,奋力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柯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