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观是党员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党员干部中的根本体现。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领导干部来说,发展经济,造福百姓,就需要干出“成绩”,通过扎实工作,为党和人民做出贡献,铸造“政绩”,这是每一个领导干部应有的追求。但是在追求政绩的过程中,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搞清楚、弄明白,什么是真正对党和人民有益的实事?什么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不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仅科学发展无从谈起,而且还会急功近利、欺上瞒下,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面子工程”, 劳民伤财、贻害子孙。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代共产党人的政绩,就要“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做好事做实事,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前提和基础。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思想武装头脑,把理论学习作为立身从政之本,当成一种生活习惯 ,形成一种常态,不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内容。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应从实际出发,从长远出发,多做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工作,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心胸和格局。同时,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必须符合新时代下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既要注重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也要建立良好的干部考核机制,在领导班子和干部的实绩考核中正确评定他们的工作。(谢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