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曾经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都离不开调查研究。在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之际,我们不但应当对调查研究工作高度重视,而且应当完善保障调查研究的各项制度机制。
要想调查研究“下得去”,必须完善对调查研究的监督制度。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群众之事再小也是大事,调查研究本质上是为了体察民情,是奔着给群众排忧解难目的进行的,真调查、真研究、真情况、真问题是调查研究工作的核心要义。完善调查研究的监督机制,就是要把“纸上调研”“路上调研”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防范与调查研究的初衷背道而驰的现象出现,确保调查研究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围绕实践,真正落到实处。
要想调查研究“做得好”,必须完善对调查研究的评价制度。评价调查研究工作成果,一看前期调查成果是否“真”、是否“深”,二看调研成果的运用转化情况。调查研究工作绝不是走马观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应当找准调研地区的真问题,深入细致了解情况,打通调查研究最后一公里,如此才算得上有良好开局;毛泽东同志指出:“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而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如果光调查不研究等于白调查,针对调查研究成果,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明确权责,落实到人,提出整改措施,并不断推动整改落实,如此才算得上写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只有将调查研究成果与其转化情况都纳入评价体系,才能真正衡量调查研究是否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要想调查研究“走得远”,必须完善对调查研究的奖惩制度。调查研究是为人民谋福祉,为民族谋发展的举措,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必须久久为功,行稳致远。在全国各地区响应党中央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际,必然会有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真正需求,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优秀典型;也必然存在虎头蛇尾、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现象,我们应该宣传和发扬优秀示范典型,号召各地区学习其优秀举措,警惕落入畏难陷阱。(孙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