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并带头到基层接访群众形成的“浦江经验”,是改善干群关系、加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深入学习“浦江经验”,要解锁调研“密钥”,真正扑下身子、钻进“矛盾窝”“群众堆”,摸透实情、找准症结、解决难题。坚持领导多下去,群众少上来,做好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一种工作手段和方法,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惠及民生才是根本目的。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浦江经验”助力成果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的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在这个过程中,既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又要善于从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到“身入”更要“心至”。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拿出既符合实际又切实可行的政策举措,才能真正做到察民情、解民忧、惠民生。
以推进工作为抓手,以“浦江经验”强化工作效能。调查研究是制定政策、推动工作的必要手段。只有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实际情况,把握问题本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在推动工作落实的过程中,也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措施,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发扬务实之风,通过干部下访,在调查研究中提升政治执行力,即在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学调研本单位的客观实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行动方案。
以群众满意为宗旨,以“浦江经验”锤炼为民之心。党员干部只有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进行调查研究,才能真实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才能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筑牢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脚下有“泥”中体察民意,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主。领导多下去,群众少上来,“一上一下”之间,体现的是人民情怀,站稳的是人民立场,践行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衡量调查研究效果的“一面镜子”,党员干部要想检验调查研究成果的实效,就要走向田间地头,与人民群众亲密接触,获得人民群众的真实评价。
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学习“浦江经验”,解决突出问题,推进基层工作,走到群众中去,得到群众支持,凝聚人民力量,让“浦江经验”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法宝,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团结奋斗。(王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