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而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之所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键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科学指引。
引来生态文明“思想之水”,烙印“绿色印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中国共产党作为人民的政党,就必须将保护生态环境这个历史使命担起来。要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思想认识,做到脑中有“回响”、肩上有“担当”。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在“三会一课”中要不断增强学习宣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能力。
提起生态保护“力行之笔”,描绘“绿色图景”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领导干部不仅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我们要不断提高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水平,深化基础性知识的学习,加深对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认识,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根据当地不同实际,研究制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建立覆盖全、权责清、奖惩明、连接紧的责任体系。党员干部必须认识到,面对生态环境问题要充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牢牢守住生态环境“红线”,织密筑牢生态保护治理“防线”兜住兜牢民生保障“底线”。要时刻保持赶考的清醒与坚定,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以零容忍的态度面对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以久久为功的行动修复生态环境创伤,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摒弃损害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不断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要主动深入基层一线,手上有“活”肩上有“责”,以“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必胜信念,知难而进,坚定不移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泼洒生态发展“转型之墨”,激活“绿色经济”“绿色生态是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从“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到浙江“千万工程”的推进让我们看见,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实现乡村的高质量发展,守护住生态环境,关键在于党建引领。“战天斗地、敢于胜利”,对于农村来讲,充满战斗精神和挑战意识的“支部精神”不仅是对历任村干部齐心协力、接续奋斗的传承,更凸显着新时代村级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魄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非水火不容,而是相辅相成、共存共荣的,我们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守护住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废水荒山变绿水青山,环境治理的成功无疑是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振兴的有益实践,通过“党建+农旅”让清新、和谐、宜居环境成为当地居民发家致富的“金路子”点“青山”变“金山”。以党建引领打造出集农旅观光、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于一体的“美丽中国”新画卷。(王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