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里种稻,稻田中有鱼。走进浙江省青田县方山乡,碧绿的山坡上,是层层“稻鱼共生”的特色梯田。古法稻田养鱼被称为“稻鱼共生系统”,该系统以稻养鱼、以鱼促稻,是种养良性循环生态系统的典范。2005年6月,“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也是中国乃至亚洲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这片稻田相识相知,我深深折服于“稻鱼共生”里的农耕智慧,从中习得为人处世的大道理。
处事当如“鱼”,百样灵动。田鱼是“稻鱼共生”中的主角,它色彩鲜艳斑斓,能在田间绿稻中自由穿梭,活力十足。正如基层工作点多面广,要求干部在矛盾纠纷调解员、政策宣讲员、森林两防巡查员、农产品推销员等多种角色中灵活变化、切换自如。除了“变”在身份上,工作方式方法上也要“百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需要我们破除旧思维、老方法,善于总结思考,例如每周下村日,可以将困难群众探访关爱、和美乡村创建、森林防火巡查等各条线工作灵活贯穿起来,合拍合节、同频共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立身当如“稻”,向下扎根。干部成长不仅限于“向上”,“向下”的努力同样至关重要。水稻的根系一般在20厘米左右,它们向下扎根的每一寸,都是为孕育丰收汲取能量。这启示我们,基层干部与群众打交道要沉下心、扑下身去履职尽责,主动下田间、进地头。群众感情都是走出来的,在走村入户的每一步中都藏着干部的党性强不强、工作落实好不好、群众点赞多不多。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做好基层工作要灵活变通,更要稳扎稳打,如果一味寻求速成法、拔苗助长终将适得其反。
为人当似“水”,善做善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水下养鱼、水面种稻“一水双用、一田双收”的稻鱼共生系统在方山延续了1300多年,水无声的流淌润养了稻与鱼、成就了稻与鱼。基层干部立身行事当如“水”,清澈柔和、包容大度,不争名不争利,该迅即奔跑时勇往直前不停歇,该迂回曲折时及时转弯不滞留。基层工作容不得懈意,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基层工作亦不能自满,水唯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只有在做好每一件小事上、完成每一项任务中、履行每一项职责里积蓄能量,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掌握农村工作规律,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业。(孙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