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山海情》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完成异地搬迁,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基层是关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的“舞台”,也是选调萌新一展身手,大有可为的“天地”。播出的时候,我是刚毕业不久到基层工作的选调“小萌新”。现在,两年的驻村时光已悄然逝去,重看《山海情》,初心虽不变,但多了一分坚定,多了一分担当。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唯“初心”不变。古人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看《山海情》,总会被马德福一心为了村民,二十几年始终如一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情怀所感动,再看时,他的为民情怀仍会感触到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都离不开人民。作为选调生,两年来,始终牢记共产党的初心,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初心,投身基层,离群众最近,离群众最亲,从与群众说话的畏畏缩缩到敢于问、勇于说、奋身做,一点一点融入这片土地,做好群众的“贴心人”。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唯“信念”坚定。剧中马得福从农校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基层工作,不管是山荒坡陡、缺水没路、条件艰苦,不适合生存的涌泉村,还是环境恶劣,没有水没有电,黄沙漫天的戈壁滩,马得福都毅然决然地选择完成“吊庄移民”工作,他苦口婆心劝返吊庄户,他劝慰乡亲们,只要艰苦奋斗,一定会越来越好的,他通过努力,为乡亲们通上电,带领乡亲们探索脱贫办法,最终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作为选调生,我们要学习马德福的“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不忘初心使命,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把为人民谋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才能拥有高尚的、充实的人生。两年来,直面基层,协助做好入户走访、深入调研、村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等工作,将“小我”融入到“大我”,以实干适应新时代工作的需要。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唯“奉献”入心。剧中为移民们通电、用水操心的马得福,费尽心思为了学生却吃力不讨好的白校长,帮助村民开发产业、寻找蘑菇销路的凌教授,他们那为了人民能过上幸福生活拼命努力的身影让人感动。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援宁扶贫干部们始终秉持一种神圣的奉献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为扶贫攻坚战役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尽心竭力。作为选调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基层工作复杂,但却能锻炼我们调查研究的深度和看问题的角度,坚定不移把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融入血脉、付诸行动,以驻村经历为起点,用辛酸和汗水不断充实自己,书写好青春答卷。
《山海情》的故事虽然结束但也在继续,正如剧中塑造的马得福等优秀共产党员形象一样,我们广大党员应该学习以剧中人物原型为代表的先进精神,时刻不忘选调初心,牢记选调使命,在新时代征程上谱写属于自己的“山海情”。(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