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是党的根基,民生问题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稳定,必须得到重视。作为基层干部,更需时刻谨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真、情、实、感”四个关键词,将其贯穿于平时的工作中,以更好地状态服务人民、奉献人民、回报人民。
践行“真”字诀,坚定信仰,守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笃行“民之所好”,就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坚定的为民服务信仰为根基,以真诚为行动准则,更加紧密地联系群众,走入老百姓的生活,了解老百姓的需求。只有通过“真字诀”:说真话、干真事、用真情,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才能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我们必须牢记自己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要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在面对问题时不回避,面对矛盾时不逃避,以高度的责任感讲真话。
饱含“情”字诀,将心比心,聚民心。“只要是人民群众欢迎、咧嘴笑的事,再难也要干到底;只要是人民群众不高兴、撇嘴的事,就坚决不要干!”这是鲜明的政治导向,也是深厚的人民情怀。“情”是为人民服务的情感纽带,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情”是在为共同的事业奋斗中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是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用生命缔结而成的深厚情谊。只有始终情系人民,真正关心人民群众,倾听老百姓的心声,将心比心的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洞悉真挚情怀在为民服务中的价值和意义,惟其如此,方能为了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才能脚踏实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厚植“实”字诀,提升本领,强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延安考察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如何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这就需要我们党员干部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充“实”履职本领,用扎实的行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创新思维,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围绕人民群众的愿望需求制定政策、开展工作,谋事“科学求实”,要尊重群众意愿、符合实际要求,要经得起历史检验。要不断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在工作中运筹帷幄,妥善解决复杂问题,方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常有“感”字诀,审思明辨,付真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我们始终遵循“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的坚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看问题,多思、多想,“感”悟为人民服务的真谛。党员干部要弯下腰、俯下身去调研实情,要下沉一线,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发现他们的困难和需求,把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听进去、记心里,针对最真实的情况、最直观的感受、最全面的数据,制定工作方案,以“哪里有需要,我就在哪里”的豪情壮志,以“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智慧,真心实意的做人民群众的“孺子牛”。
在新时代,我们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牢记“真、情、实、感”四字诀,并将其融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就一定能够走实为人民服务的道路。用真心、实干、情怀去践行不变的初心和使命,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