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着力建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结合当前我们正在开展的“六破六立”研讨主题,作为组织部门,要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在强化思想认识和转变作风上下功夫,全力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干部想不想干、会不会干、敢不敢干,直接决定着工作效能和事业成败。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或多或少还存在“不想、不会、不敢”的问题,尤其在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下,能否有效破解这一难题是决定我们能否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提供坚实组织保障的关键因素。
铸魂强基,弥补“不想干”的意识缺位。“不想干”的根源在于理想信念的不坚定和“人民至上”观念的弱化。所以,如何解决好思想意识的问题尤为关键。理论学习上要注重融会贯通。要把握结合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严格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既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这些主要内容,又要整体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做到融会贯通”,组织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研讨交流、撰写心得体会的循环中掌握内涵要义、汲取思想伟力,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在红色教育上要注重学思践悟。我们要持续加大红色教育的力度。组织党员干部定期重温艰辛历程、缅怀革命先烈,尤其是传承好发扬好革命战争年代,一大批革命先烈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以人民幸福为念,顽强拼搏、勇敢战斗,奉献出智慧、心血乃至生命的大无畏奉献精神,促使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在典型引领上要注重贴合地域。要加强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全力挖掘本地本区域内的先进典型,树立标杆模范。加大对“安庆好人”“最美望江人”等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党员干部充分感受到身边人身边事带来的触动和激励。
淬炼提能,克服“不会干”的本领恐慌。提能力促发展是近年来我们工作的一个主旋律。如何真正提升干部做工作的能力,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人”的基础,要从学习提升方面持续发力。要突出学习培训的指导性。要针对日常工作需要,邀请业务骨干和专家学者就业务知识开展专题培训。要强化培训的全过程管理,不能让培训流于形式,每一位学员要接受培训考核。同时,培训期间的表现也要报所在单位,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挂钩,确保学习培训起到指导推动工作的效果。要突出实践历练的实效性。在积极推行“一线工作法”,把干部放到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基层一线等急难险重岗位实践历练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工作闭环,定期开展督查督导,以工作实绩作为检验实践成效的标准,促使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处理险难问题的能力。要突出外出实训的针对性。要根据本地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有针对性地联系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对口部门和在外乡贤,争取有锻炼价值的实训岗位,择优选派年轻干部开展实训,并把学到的先进理念、前沿知识和实践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激励奋进,打消“不敢干”的思想顾虑。很多干部私底下好想法很多,但一到实操实练的时候就畏畏缩缩,习惯沿用老思路、旧办法,为的就是不出错、怕担责。我们组织部门要坚决当好“娘家人”,为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提供坚强后盾。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要解决干部“不敢干”的问题,就要为干部大胆干事创业提供容错纠错的空间,旗帜鲜明为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撑腰鼓劲,要持续健全完善一系列容错纠错的实施办法,明确实施细则,彻底解决干部干事创业的思想包袱。要营造争先创优氛围。要组织开展“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拼”活动,通过成效比拼、技能比武等形式,比实绩、赛干劲,提能力、促成长。要积极推行“周小结、月总结、季评议”的工作机制,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克服和纠正“畏难情绪”“应付心态”,不断浓厚工作当中你追我赶的氛围。要树立担当作为导向。要根据工作实绩,厚植褒奖担当者、鼓励创新者的“沃土”,对那些不作为、不善为、慢作为的干部,坚决予以调换,让干部能够轻装上阵、敢于冲锋陷阵,激发勇于创新、善作善为的工作热情,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为地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方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