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100年来,我们党始终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做各族青年的知心人、引路人,鼓励引导各族青年勇立时代潮头、高举红色旗帜、把握历史主动。新时代广大青年要牢记总书记教导,不负党中央厚望,用实际行动书写非凡的、闪光的时代答卷。
兴国利民,青年当涵养生生不息、赤胆忠心的爱国情怀。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祖国新生,他需要我,等了这么久,我应该回去,为国效力了。”这是钱学森得知新中国已经成立的消息,毅然放弃一切归国的决心;“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戍边战士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我的地方去”,这是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毕业生山启燕毕业后的坚定选择……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爱国方式,但中国青年爱国的底色始终不变。
兴国利民,青年当永葆恪尽职守、敢于斗争的担当本色。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在2022年举行的冬奥会中,服务北京冬奥会的志愿者约1.8万名,其中35岁以下年轻人占比94%。期间,正值中国新年,疫情仍旧肆虐全球,在封闭管理、严格培训、无法与家人团聚新年的考验下,青年群体用实际行动助力冬奥会、冬残奥会,用一腔热情回应祖国号召的认同与热爱之情,表现出青年群体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诠释了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新青年形象。
兴国利民,青年当发扬艰苦朴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举行的“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将党内最高荣誉授予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的共产党员。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
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传承爱国主义之情怀,知使命,勇担当,善作为,才能谱写出新时代篇章,才能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如李大钊先生的号召,“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柯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