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多次深入农村、农户开展调研,就“三农”工作发表系列重要讲话、作出指示批示,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爱农、重农、兴农、强农的深厚情怀。广大青年应从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三农”情怀中汲取精神力量、勇担青春使命、争取时代新人。
一、始终关心农民生活:深深的爱农情
1969年1月,不满16周岁的习近平背起行囊,远赴陕北梁家河插队,从此开始了他艰苦而终生难忘的知青岁月——住窑洞、睡土炕、挑大粪,与村民同吃同住、受苦受累、挨冻挨饿,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农民的艰苦生活,也激发了他改变农民贫苦生活面貌的志向。
总书记时时牵挂着陕北的农民朋友。他曾坦诚地说,在他的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一是我那陕北的老乡们”。2015年春节前夕,总书记时隔40年再次回到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他回到当年曾经住过的窑洞,260多个村民都拥到总书记的身边拉家常、聊旧事,格外亲热。总书记鼓励乡亲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习近平总书记爱的、牵挂的不仅是陕北的农民,而是全中国的农民。他无论在哪里任职,都会经常下到农村、看望农民;脱贫攻坚期间,总书记顶风雪、冒酷暑、踏泥泞,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始终牵挂着群众的生活困难,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民的深厚感情。他曾说到:我们这代人有一份情结,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一句句对“三农”的叮咛嘱托、一次次对“三农”的实地调研,都体现出总书记胸怀大局、洞察大势、心怀大爱,这份爱农情怀显得格外深厚、凝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广大青年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农村,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民的深厚情怀,感恩农民、关心农民、帮助农民,努力用自己所学所见所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帮助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的生活。
二、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实实的重农意
2018年9月25日,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刚过,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七星农场,在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一楼展示大厅总书记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道:“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一粒种,一株苗,习近平总书记时时都放心不下粮食安全。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农业始终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无论社会现代化程度有多高,14亿多人口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始终是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田间地头调研,就农业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发表系列重要论述。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国之所以能够实现社会稳定、人心安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让粮食安全基础更牢靠、更稳固、更扎实。
立足新时代,广大青年要勇担使命,担负起振兴农业建设的重担,牢牢把准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奋进方向,以奋进的姿态投身强农兴农助农的伟大实践中,以自我的成长成才推动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不忘经世济民之初心,扎根基层、为农服务,争做新时代“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现代农林业人才。
三、矢志推动乡村振兴:拳拳的兴农心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的第一次外出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陕西延安,实地调研了解老乡们脱贫后生活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乡村振兴怎么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山高水远,风雨无阻;行程万里,初心如磐。2003年,在之江大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亲自调研、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拉开帷幕,这是乡村整治工程、更是他始终牵挂的生态富民工程。20年久久为功,20年不断持续发力。如今,“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不仅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对全国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具有重要带头示范作用,为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提供了实践样本和“源头活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指明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极端重要性和历史必然性,有助于凝聚形成全党全社会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我国大力推进农业强国建设,为有知识、有本领的涉农学子提供了广泛的机会和舞台。广大青年学子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练就兴农本领,用专业知识赋能乡村振兴,增强专业荣誉感和使命感,切实把助力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记在心上、抓在手上,干在实处。
四、开创建设农业强国:浓浓的强农愿
2022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征程,新奋斗、新目标,在广袤田野上,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个个生动场景汇成全面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壮阔画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更进一步指出,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2023年5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中对青年师生提出殷切期望。广大青年要扎根强农实践,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乡村调研,自觉培养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深厚感情。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农业的要求,也要通过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率等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新时代农业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广大青年应牢记使命嘱托,扎实提升科研能力,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助力走好科技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发展之路,让‘强农强国’的志向在祖国大地绽放绚烂之花。(杨奇才 徐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