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强调,要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整治成果彰显主题教育成效。这些年来,党中央大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切实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但仍有层出不穷的形式主义问题束缚着基层工作者,所以依然需要持续不断地为基层“真减负”,让实干“有肩负”。
溯本追源,让基层真减负“抓铁有痕”。基层减负要在调查研究中抓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聚焦点、着力点,找准“负”的本质和根源。其根源就是不切实、不作为、不担当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上头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基层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矛盾问题最多、工作压力最大的地方。基层工作者的工作量本就庞大,一些形式主义的行为还变本加厉地增加工作量,甚至衍生出“变异”现象,比如多个同质化系统“签到打卡”、事无巨细都“台账留痕”、反复高频要“数据报表”等等,很多基层工作者自嘲为“表哥”“表姐”,可谓苦不堪言。面对为了减负而减负“花样变出”的新招,他们不得已用文件落实文件、用会议落实会议、用形式来应付形式,长此以往,只会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脱离群众。真正的为基层减负,不能只流于表面,要切实推动工作职责细化和任务分工明确,统筹协调好部门之间的数据互通,从而让基层干部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落实政策、创造性开展日常工作和干事创业上来。
精准纠治,让实干有肩负“拨云见日”。形式主义问题表现在基层,根源则在上面。要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自下而上”摸清问题,“自上而下”推动整改。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大数据为基层减负。从“指尖业务”抓起,既要对多头重复开发的同质化应用进行“瘦身减肥”,解决推广使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只看数量不看质量”等问题,又要尽量避免“一刀切”,要把“好钢”用到为人民服务的“刀刃”上,集中精力做一个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的政务智慧平台,切实解决群众诉求,巩固减负成果。另一方面减负的目的是为了增效,而不是减去责任和担当,不能把“减负”当作降低工作质量和推卸肩上责任的“挡箭牌”。要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考核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工作能力,练就敢于担当的铁肩膀、勇于作为的真本领,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
久久为功,让长效机制“水滴石穿”。形式主义就像是一个顽症,整治工作需要持续发力,稍有思想松懈,很有可能就会“死灰复燃”。要刹住形式主义之“风”,一方面要刨掉形式主义的“根”,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持续整治“四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好的工作作风带领人民群众踏上新征程。另一方面要形成长效机制“强保障”,厘清部门之间的权责边界,使上级部门不得随意向基层“派活”“甩锅”,建立事权清晰、权责一致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懒政怠政负面清单。进一步扎牢制度的笼子,构筑坚固的堡垒,让广大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在轻松的氛围中迸发出更多创造活力和创新动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刘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