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但在我们为取得此伟大成就而感到欢欣鼓舞之际,要同时注意到在脱贫地区,尤其是原来的深度贫困地区,由于脱贫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差,仍然容易出现返贫现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贫困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专题研究“三农”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时强调,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
一、实现农村宜居化。在《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扎实稳妥地推进乡村建设。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农村尤其是交通不便的地区,要想实现农产品对外销售、人才引进、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振兴项目,应最先做好道路建设,与外界保持良好的联通,为各类乡村振兴项目的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
除了道路建设外,还应加强其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人居环境水平。2020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超过90%,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农村人居水平提高对人才引进,吸引本地人才返乡建设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实现乡村振兴人才化。乡村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离不开人才。除对外引入优秀人才外,更要注重对本土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吸引外出人才返乡建设。在吸纳各类人才为乡村振兴服务时,也应重视对人才的相关待遇,将人才对乡村的发展贡献合人才的相关待遇相结合,减少因贡献与待遇不想匹配而导致的人才流失。
三、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所生产的从农产品若想要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进行农产品分区种植。在农田的利用上,应将农田划分为粮食种植区、重要农产品种植区、特色农产品种植区等,针对不同的作物,使用不同的种植手段和方式,提高各类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健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健全的农田水利设施可以有效的避免自然灾害对现代农业的影响。目前大部人的乡村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遇到重大自然灾害没有足够的应对能力。因此,要想实现农业创收、丰收,必须建设具有防洪、排涝、蓄水、灌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农田水利设施。
引进农业科技和装备,辅助农业生产,利用无人机等工具进行农业生产。
四、实现乡村振兴项目多样化。 乡村振兴除抓好农业生产外,还可根据当地村落所具有的历史文化资源、生态文化资源、传统文化技艺等资源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产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基层党组织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政策。培养优秀的基层干部,深入乡村振兴第一线,带领农民一起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中,提高农民自身参与感,让农民群众从依赖政府带头状态中脱离出来,成真正的乡村振兴的主体。(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灵源街道办事处 吴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