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坚持多措并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022-09-02 09:43:30 | 来源: 中廉在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农民增收作为核心任务抓住不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从目前的情况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发展不够强,促进增收效果不显著。发展产业是增强地方造血功能、增加农户收入的长远之计,但是受交通、地理位置等因素制约,不少农村仍存在产业发展规模化、程度化不高,缺乏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内生发展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强,对农户增收的带动力不足等问题。二是受影响因素较多,农业经营风险较大。受自然灾害、市场行情、疫病等因素影响,农业生产尤其是特色种植和养殖发展存在一定风险,此外,农民种粮效益较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经营收益增长。三是新冠疫情形势严峻,工资性收入增长乏力。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叠加疫情影响下,部分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的生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关闭、停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外出就业压力增加,部分农民工时缩短甚至失去原有就业岗位,影响农民就业增收机会的开拓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为千方百计保障农民增收,要始终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增加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收入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主动作为,通过产业发展、就业扶持、社会保障政策落实等方面共同发力,全力推动各项增收举措不折不扣落地见效。

第一,动态监测算好“收入账”。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建立防返贫监测常态化工作机制,实行全覆盖一月一走访、一月一研判,准确摸清一般农户、脱贫户、三类对象的收入来源、收入结构等,指导群众实事求是算好收入账,并针对性提出促进增收的有效措施政策,实现低收入群众持续增收。

第二,发展产业拓宽“增收路”。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以规模发展、增产增效、延伸农业产业链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让农民合理分享产业收益;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将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第三,持续造血促进就业稳。一是促进就近就地就业。通过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公益性岗位等这些项目,引导农户搞好灵活就近就业。二是引导外出务工就业。通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提供务工信息、远端救助解决临时困难等方式,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保证“走出去”的农民工有活干、有事做,进一步增加务工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第四,落实政策织好“保障网”。认真落实落细国家各项惠民惠农补贴政策,确保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惠民惠农补贴政策力度不减弱、实惠不减少,筑牢社会兜底防线。(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黑树镇  李晓姝)

责任编辑:上官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