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2021年1月,我满怀期待与忐忑,来到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镇,从此选调生这一身份便与我紧紧相连。通过在基层的磨砺锻炼,在丰富眼界,增长才干中,我开始了人生的“蜕变”之旅。
练就本领,踏实驻村长才能。刚来到巴音塔拉镇,作为八苏木村支部书记助理,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分不清地里的庄稼,找不到村社的路口。八苏木村委会位于巴音塔拉镇的北部,管辖7个自然村,相比较而言,算的上是个较大的村庄。刚进入村委会工作时,恰逢村“两委”换届,自己本身对于村换届内容的不熟悉加之两委成员对于我这个“大学生”的爱护,我在忙碌的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为了让自己更快的了解工作,熟悉工作,开展工作,“学”是未来日子的“主旋律”。拿着书本学,认真阅读《内蒙古自治区嘎查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指导手册》,阅读关于村“两委”换届工作的上级来文,整理出一份以时间线为依据的内容大纲;跟着书记学,作为书记助理,认真观察书记常用的工作方式,模仿书记在沟通时常用的表达。同时不断的向“两委”成员学习,多做事,多请教。把“有什么事情我能帮忙吗?”“这件事情我做来试一试”挂在嘴边,在学习后得以实践,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实现学习内容指导实践,实践结果反哺学习内容的良性循环。
这一年多来,我积极与八苏木村干部群众进行联系,主动深入基层解决问题。参加主题党日活动,与八苏木党员共同进行卫生清理,改善村居环境。本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态度,遇到问题不推让、不拖沓,深入农户家中对户改厕情况进行摸底排查,明确新厕所使用情况,对于改厕出现的问题汇总上报,进行整改。与村“两委”成员进行面源污染普查,汇总全村数据,上报镇级。驻村工作是对我求学二十余载最好的“试金石”,唯有持续吸收新知识,开拓新视野,才能锻造过硬本领,答好新时代答卷。
担当作为,爱岗敬业为人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何更好的服务群众,是一名基层干部永不毕业的课题,基层是了解群众心声的第一线,也是开展落实工作的最前沿,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的好不好,还是要问群众的幸福感提升了多少。八苏木村“两委”成员紧盯征集到的实事内容,高效率的把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解决起来,“小李,把大爷提出的意见记一下”“小李,打电话问问修缮后房子漏水不啦”“小李,下个月记得再帮大娘交个话费啊”。在“两委”成员的提点在,我渐渐找到了自己可以更好服务群众的方向、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和“两委”成员一起,风风火火的把为民实事干了起来。
不忘初心,疫情防控显担当。今年多地疫情持续爆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基层干部,迅速投入巴音塔拉镇抗疫一线。积极参与交通卡口值班值守,对过往行人、车辆进行测温、登记;核酸采样应急实战演练,主动协助卫生院进行信息登记等工作,为确保群众快速准确的登记成功,并指引到检测点;开展疫情防控“敲门”行动,镇、村干部全部下村,挨家挨户统计信息。农村不比城市,一个小区,简单明了,每家每户都不集中,只能靠干部多走路,群众才能更放心,全程下来,鞋子脏了,发型乱了,但是群众的防疫意识提高了,群众底数摸清了,值得!“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时刻发扬钉钉子精神,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牢记组织嘱托,保护人民安全。
成事之要,在点滴中求进步。入职虽只有短短16个月,但是在工作中我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各方面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从匆匆忙忙、毫无章法地做会议记录,到现在可以按照会议议程将工作安排条分缕析熟练记录;从根本不会制作会标,不知如何摆放桌签,到现在可以轻松驾驭;从面对繁忙的工作不知所措,到现在可以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合理规划处理;从一开始不理解“标稳户、边缘户”的含义,到现在可以轻松随村两委入户摸排、了解情况、整理户档案。这些小小的改变都体现着我工作能力的提升,也见证着我的点滴成长。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万里之国,亦始于基层。基层是我们与百姓心贴心、心连心、心换心的地方,在基层工作,增一份对村民的热心,加一份肯干的决心,添一份工作的信心,扎扎实实向下紧握泥土,认认真真向上坚韧生长。(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 李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