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农村人才、产业、生活质量的振兴,推动发展要聚焦思想阵地建设、聚焦品牌产业发展、聚焦群众实际难题,不断健强“火车头”、“领头雁”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夯实农村基层堡垒、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水平。
聚焦思想阵地建设,实现基层人才源头活水。把提升基层组织作为乡村人才培养主阵地,通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以“党课开讲啦”等活动为载体,持续抓好党员“两学一做”常态化教育管理,形成学、听、议、看等多维度立体化学习模式,将政策、理论知识传到基层,提高党员思想升华、见识升级。克服党员发展“坐等上门”思想,充分挖掘乡土人才创造力,以主动出击方式,吸收田秀才、土专家、致富能手积极入党。培养适应乡村发展型人才,建立村级后备力量培养机制,为村级发展发挥好“帮带”作用,不断壮大乡村“人才库”。
聚焦品牌产业发展,实现集体经济行稳致远。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成立村级合作社,夯实带富“火车头”,带领群众同致富,事关乡村振兴成败。通过乡镇党委招商引资、村支部积极协调项目和村级能人发掘资源不断强弱项补短板,更要多方发动驻村帮扶招商融资、项目协调等能力,帮助解决项目资金不足问题。既要因地制宜,也需做出产品、做出特色、做出成效,打造优质产业品牌与相关衍生品融合发展产业,对带动群众积极性,破除千百年农村经济滞后、产业无规模的困扰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聚焦群众实际难题,实现村级服务优化升级。始终坚持在乡村振兴一线、疫情防控一线、人居环境整治前沿,让党员干部担当历练,充当排头兵,树立榜样模范。以“同吃、同住、同劳动”理念塑造朴素实干形象贴近群众生活,营造“家乡同建、发展齐谋”的新农村发展氛围,培养一批农村社会关系研究中的“科学家”、“调研员”,真正解决群众办事“跑远路”、“见面难”的问题。结合实际,组织群众,不断探索和创建适应乡村的基层治理模式,通过“合约自治”规范群众生活生产习惯,提高群众素质,构建良好和谐的美丽乡村。(贵州省锦屏县铜鼓镇人民政府 杨宗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