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为基本实现村级组织承担的工作事务权责明晰、设立的工作机制精简高效、加挂的牌子简约明了、出具的证明依规便民,进一步把村级组织和村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不断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组织保证,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对党执政兴国具有重要影响。切实加强村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坚持和健全农村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由党组织讨论决定的机制,完善党组织实施有效领导、其他各类组织按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的运行机制,坚决防止村级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现象。扎实推进党支部建设,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部署,切实做好村级党务村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切实让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上来。
二是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基层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所在。要充分发挥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法治需求,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范风险、化解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治就在身边。善于用法治思维引导和规范社会生活,培育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让法治理念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完善各项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发挥好人民法庭、人民调解组织等在普法教育、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对人民群众持续有效地开展普法教育。
三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增强基层后劲的关键之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项利民工程,只有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能够为农民群众提供比较丰富的物质、精神和文化服务,才能增强集体统一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生产服务、管理、资产积累上的职能作用。村级组织应该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对村集体闲置的厂房、祠堂和废弃学校等设施,通过租赁、承包经营等多种方式进行盘活,增加村集体收入;打造美丽乡村,提升居住环境,打造村级景观,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带领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必须常抓不懈,丝毫不能放松。乡村治理人人有责,乡村的振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乡村建设需要基层干部与群众上下一心,通过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党员干部与群众齐上阵,这样才能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灵源街道办事处 许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