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党建引领作用发挥明不明显、乡风文明程度高不高、自治意识和能力足不足等都是基层治理有效的挑战,对此,笔者有几点意见加以应对。
强化基层党组织作用,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强化政治引领,主要从坚定政治方向、强化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方面着力。村级党支部要发挥好引领和统揽的作用,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始终贯穿于乡村治理创新全过程和各方面,以党的全面领导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大力培养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后备力量,积极吸引各种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组织力和战斗力,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新特点,及时回应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社会化综合诉求,不断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有效应对治理问题。
提高乡风文明程度,发挥德治教化作用。大力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在活动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宣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广大农村群众崇德向善,祛除陈旧陋习,抵制低俗庸俗,倡导文明风尚,依法依规在尊重民族传统文化,维护民族利益,捍卫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制定完善村规民约,让群众自治制度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引领群众崇尚文明,维护群众合法利益,促进和谐发展抓手。
发挥村民主体能动性,提升自治固本的效能。充分凸显基层群众治理的主体地位,注重村民自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不断增强基层村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融入度、贡献度和美誉度。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在基层自治能力建设上,做到依法依规,充分发扬民主,让群众真切感受体会到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优势。(杨炎亮 贵州省镇远县青溪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