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嘱托内蒙古各族群众践行守望相助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倍加珍惜、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名蒙古族干部,我身处乌兰察布市,长期以来,各民族尤其是蒙古族和汉族在这边热土上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的团结在一起,为乌兰察布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首先,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宣传深入人心。现阶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通过各类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广泛宣传,以铸牢中华民族意识共同体为主线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知识,让普通民众都能够了解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基层普遍开展的民族政策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让有关民族政策走进百姓家。让更多的群众能够从正面的媒体和官方的发布中了解国家的民族政策,从而杜绝了负面舆论和谣言。
其次,民族文化传承稳步推进。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统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瑰宝,我们应当理智传承。乌兰察布市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同时,注重传承弘扬蒙古族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乌兰察布市民族团结进步协会连续三年在集宁区纳尔松广场举办“蒙古族祭火仪式”,展现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氛围。
第三,逐步提升针对少数民族的服务水平。在将民族工作重心下沉到乡镇街道、村社区之后,村和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专门将铸牢民族团结共同体作为服务基层的一项内容开展,动员各族群众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到基层治理的工作和活动中,在工作和活动中进一步交融感情、相互协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为社区工作者的每一次入户和每一次活动,让各民族的居民都能共同享受到党的基层治理政策和惠民关爱,让各民族同胞都能像石榴籽一样牢牢聚集在党中央周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更加团结一致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写努力奋斗。(集宁区委组织部 孙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