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政者的一言一行都被百姓看在眼里,唯有自身端正,才能以身作则,让百姓信服。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未来事业的后备军,更要深谙其道,严格对照党的标准锻炼自身,时刻牢记一心为公、竭诚为民,塑造“端正”之姿,修炼“六面”之能,甘当国家建设大厦的坚固基石。
摆正思想,争先“上山下乡”,做站位高、姿态低的年轻干部。思想决定高度,行动决定成败,年轻干部要乐于“登高望远”,勤于“俯身躬行”。习近平下乡到梁家河时,白天和村民一起干农活,晚上点着燃油灯在窑洞里学习,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他始终不曾放下书籍,而是将收获的每一份知识都运用在工作中,化作了治国理政的积淀。年轻干部要有学习精神,勇攀思想的高峰,做知识的容器,将自己填满、扩充,再将知识化作汗水浇灌在足下的土地上,通过到田间地头走访,到山区农村调研,于艰苦环境中认识民生疾苦,于纷繁复杂中了解基层工作,于躬身实践中增长才干见识,于为民解忧中磨练耐心性子。在思想上行,步子下沉的长途中,做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新时代“逐梦人”。
端正态度,常顾“左邻右里”,做得民心、掌民情的年轻干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各项政策的终端就是要惠及人民,想要穿好这根针,人民群众是关键。年轻干部初出茅庐,往往稚气有余,“接地气”不足,和群众的交流浅尝辄止,不走心、不深入,也就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要想真正知道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靠问,二靠看。干部要争当群众的“好邻居”,时常走进街道小巷,迈进乡村小院,和群众推心置腹“拉家常”,倾听人民所思所想。更要改变坐在办公室里填表格、迎检查、写材料的工作日常,脱离报表数据,用心去看百姓的生活,哪些政策的落实不到位,哪些活动的开展不合理,哪些群众反映的问题没解决,并及时整改,真正做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用“贴心”换“民心”。
守正创新,勤于“前思后想”,做善总结、谋远虑的年轻干部。过往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源自总结,发展来自远虑。邓小平把握基本国情、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习近平紧密结合浙江实际,全面规划、高瞻远瞩提出了八八战略。年轻干部阅历浅、缺实践,在面对工作难题时,要学会“向前借力”,通过翻阅过往案例、请教前辈方法、总结工作经验,从中提取“精华”,找对路子。更要树立“大局观”,培养战略思维,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全方位着眼工作目标、预期成效、影响评估等内容,学会跳出问题看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认识不足找不足科学“谋划方案”、站在今天看明天做到“远近兼顾”,最终实现“虑无不周”,扎实推动工作开展,提升自身工作效率和能力。
身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年轻干部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不断“打磨”自身,锻造过硬本领。以身筑基,建设巍巍中华。(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小舟山乡人民政府 曾迷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