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同样,乡村要振兴,更是需要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无论是发展乡村产业,还是乡村文化,乡村振兴归根结底需要培养一批愿意扎根农村的青年人才。乡村要发展,只有后继有人,赢得人才,才能赢得主动,赢得竞争和赢得未来。
发展产业优势,留住本土人才。千秋基业,人才为本,随着城镇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本土年轻人才流失严重,普遍出现“夕阳红”、“童子军”现象。通过配强两委班子,加强村级年轻后备干部培养,有效配套政治待遇与经济待遇,引进和培育适合本土资源优势建设项目,为留住和吸引本土流失人才返乡创业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
突出振兴向导,激发人才引进。农村发展速度滞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乏人才吸引力。只有不断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住房、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体系,加上配套政策、资金、项目等扶持,让外来人才看到农村也大有前途,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能让腰包“鼓起来”的希望。逐步把农村打造成人才向往的地方,让越来越好的农村,成为吸引人才流向的好去处。不断激励优秀人才向农村一线汇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培养后继接班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完善培养机制,培养新型人才。如今,机械化农业、农村电商等“互联网+”农业模式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农村懂农业队伍数量缺乏,专业型人才不多,难以满足农村发展对于技术服务方面的需求。只有进一步制定并完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与高校合作,并结合科技特派员进行定点专业辅导和培训等模式培养新时代人才,为乡村振兴所需的各种资源要素,搭建起更大的事业平台。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衡量农村综合实力的主要指标。多种方式使用人才,才能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人尽其才,必将有力推动形成青蓝相继、薪火相传的生动局面,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南平市浦城县古楼乡坑口村 邹晓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