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以更好地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基层治理创新中要把“转职能”作为关键一招。各级党委政府行业部门要始终把基层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聚焦“人才、服务、环境、产业”等要素,坚持“党建聚力、服务惠民、产业赋能、美丽宜居”,着力夯实队伍建设,为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组织保障。
突出政治引领,聚力人才支撑。各级党委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强化党委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借助镇级班子换届和第十一届村“两委”换届契机,必须强化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确保换届工作正确方向,真正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切实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人才保障。
开展“惠民服务”行动,提升基层服务保障力。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和“一中心十联户一张网”,积极引入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在每个村设置农家书屋、生活服务便民点。合理充分利用村级闲置资源,并建立台账,有序推进党群阵地扩能提升,全覆盖建设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升便民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上门开展服务活动,帮助群众激活电子医保、为出行不方便的群众代缴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加大就业创业等惠民政策的宣传,让老年人、伤残人员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利的生活服务。
开展“产业赋能”行动,发展农业产业。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聚力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做高做大做强加快迈向中高端,为建设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农业作出新的贡献。在不丢掉传统产业这个“饭碗”的同时,选择适合本地方的特色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开展环境“四项提升”行动,提升乡风文明。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推进人居环境“四项提升”工作,拆除废弃房屋、残垣断壁,消除视觉贫困。按照村寨划分责任片区,推行“1+1+1+N”工作机制,落实联村干部、组长、护林员、护路员、党员群众包干负责点位,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因地制宜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大力整治婚丧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不断提升乡风文明。(章仁美 贵州省剑河县柳川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