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心怀信仰、是责任、是担当、是脚踏实地。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支教生回信中指出,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身为青年一代,我们深知责任与使命同在,青春与理想同行。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投身支医、支农、支教、扶贫等事业,下到基层,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己亥年末,庚子年春,荆楚大疫,肆虐凌起,染者计万,全国震动。然九州一心,无数青年挺身而出,投身抗疫。不日,疫情褪去,山河无恙。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中这样写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面对突入其来的疫情,90后医护工作者主动请战,无畏牺牲,冲锋向前,他们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他们用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高超的医疗水平,使患者康复。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白衣战士的承诺,也向时代证明青年一代是堪当大任的。
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的胜利,离不开千千万万的扶贫干部,正是无数扶贫干部兢兢业业、无怨无悔的工作,让贫困地区的群众看到了希望。在脱贫攻坚的一线,涌现出一大批像黄文秀一样,理想坚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青年扶贫干部。他们当中,有刚迈出校园怀揣梦想的大学毕业生,有毅然决然放弃城市高薪返乡工作的白领,他们以铁一般的信念和担当,扎根基层,践行初心使命,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以奋斗的精神谱写出全面小康的激昂乐章,以坚定的信仰唱响时代的最强音。
巍峨雪山屹立,英雄永垂不朽。革命先驱李大钊笔下的《青春》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喀喇昆仑高原,横亘西部边境,这是祖国的西部边陲,是中印的边境线。2020年4月,外军严重违反两国协定协议,蓄意挑起事端,试图单方面改变边境管控现状。面对外方的蓄意挑衅,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边防官兵对暴力行径予以坚决回击,并取得胜利,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但在回击过程中,有四名边防官兵英勇牺牲,最小的年仅18岁。牺牲前,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清澈的爱,只为祖国。”走上高原是因为理想,留在高原则是因为信仰。高原之上,有很多年轻的戍边卫士。他们的青春里始终贯穿着家国情怀,为了给人民更强的安全感而扎根高原,将青春年华全部献给祖国的边防安定。
青年一代的我们,肩负使命,心怀信仰,更要响应党的号召,深入基层,成为基层工作者。要成为一名基层工作者,首先,要勤学习。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记、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的找准工作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为做好工作奠定扎实基础。其次,要勤实践。基层干部要扎根基层,扎根人民,把党的政策和方针落在实处。要深入田间地头,了解人民的诉求,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最后,要勤反省。基层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着工作无小事,只有不断反思自己处理问题过程中存在的不妥之处,才能总结经验教训,取得进步。
何其有幸,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国家飞速发展的今天,青年一代的我们,要尽快成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坚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要坚定的践行我的誓言,心怀信念,坚实的走好属于我的每一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委组织部 李冰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