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青春、永不凋零;西迁精神,跨越时空。20世纪50年代,一大批知识分子听党号令、为国担当,怀揣“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梦想,踏上西迁征程,演绎了一部永远听党话、坚定跟党走、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壮丽诗篇,矗立起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弘扬传统”的巍峨精神丰碑。进入新时代,中华儿女当继续弘扬西迁精神,点亮爱国之光、抗起担当之责、用尽拼搏之力、开辟创新之路,以昂扬的斗志奋力谱写新时代壮丽华章。
胸怀大局,以爱国为立身之本。大局观,是一个人修养、品德、学识的长期积淀,是必备的基本素质。60多年前,6000多名师生打起背包,将个人梦想融入民族梦想,从黄浦江畔来到渭水之滨,支持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生动诠释了中华儿女胸怀大局、心有大我,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爱国主义精神。进入新时代,我们更要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方向,坚决做到“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的庄严承诺,胸怀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的家国情怀,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实际行动,让爱国主义在新时代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无私奉献,以担当为成事之基。奉献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行动,也是一种信念。老一辈“西迁人”离开故乡,扎根黄土地,献身大西北,用“小我”成就“大我”,践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忠实诺言,鞠躬尽瘁,直至生命最后一息,以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挑起了实现西部强盛,中华民族整体强盛的千斤重担。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学习“西迁人”主动担当、不计得失、恪尽职守、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锤炼“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思想品格,坚守功利“无我”,奉献“有我”,工作“忘我”的精神境界,唱响新时代奉献、担当的主旋律。
艰苦创业,以拼搏为履职之要。艰苦创业是一种使命追求、情怀境界、拼搏奋斗。西迁的“拓荒者”们在马路不平,电灯不亮、电话不灵,晴天扬灰路、雨天水和泥,夏无大树遮阳、冬无暖气御寒的困难条件下,以迎着艰难、排除万险、奋勇拼搏的豪情壮志,在昔日的麦田上建起了今日的知名学府。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从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中汲取强大动力,发扬知难而上勇追梦、激流勇进敢开拓、艰苦创业勇拼搏的精神,始终遵循“以守维成则成难继,因创兴业则业自达”的兴业准则,不畏艰难、自力更生、奋勇拼搏,夺取新时代拼搏、兴业的新胜利。
弘扬传统,以创新为力量之源。成功离不开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离不开西迁者在严峻条件下仍积极求新的精神信念。老一辈“西迁人”以从“0”开始的勇气,敢闯“无人区”精神,抢占科研制高点,创造了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地效飞行器、第一架小型无人机等百余项国内外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一”,走出了一条求实创新、超越自我的开拓创新之路。进入新时代,我们应将老一辈革命者身上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精神融入到工作实践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增加知识积累、强化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既要‘无中生有’,努力追求原始创新,又要兼收并蓄,善于进行集成创新。”开拓新时代传承、创新的新境界。
西迁精神历久弥新、经久不绝,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征程、新使命,要紧跟时代步伐,当好“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新传人,用不懈奋斗谱写追赶超越的新篇章。(罗志祥 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委组织部 班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