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人之模范也。”习近平总书记曾说: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在这百年正茂的风华里,有一群老师,他们有的扎根边远地区,致力于乡村的教育;他们有的躬身田野,把论文书写在大地上;他们有的深埋于实验室,把视野对准了浩瀚星空。无论他们是谁,身处何方,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赓续百年的初心,担当育人的使命,以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点亮青春梦想的光芒。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是您坚守理想、点亮梦想的样子。尖顶山上的麻栎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有这样一位教师,一干就是20年,他用一根扁担挑来学习和生活的用品,也挑起山里娃的“上学梦”,他就是“再苦再难也要把学校办下去”的张玉滚;无际的戈壁滩上,沙尘暴肆虐,有这样一位教师,他住在“地窝子”和铁皮寝车上,一扎就是十余载,他就是“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把这份事业坚持下去是我们的责任”的周玉朋;广袤的大地上,崎岖的山林间,有这样一位教师,24年间扎根在基层,总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以辛勤的耕耘托举起山区孩子的人生与希望,他就是“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的张万波。他们用漫长的时光,把全部的精力和满腔的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对理想事业的矢志不渝。最美的样子,一如他们,坚守理想,点亮梦想,播下种子、放飞希望。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您大爱如光、无私奉献的样子。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一段广为流传的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因而,教育不单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是铸魂立德育人。而培根铸魂离不开爱的推动,离不开心与心的交融。好老师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相信学生也会成为爱的播撒者、爱的践行者、爱的推动者。有这样一群好老师,就如山间的明月,古城的温暖阳光,他们的大爱镌刻进我们的心灵,铸造在时代的丰碑上。他们是 “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 的“校长妈妈”张桂梅,是 “盲孩子也要读大学”的李龙梅,是 “坚持为家庭困难学生送医送鞋送衣”的强巴次仁。同时,他们又是无数平凡教师的缩影。有的老师把自己的收入用来购买教学用具,有的老师背着学生上学、牵着学生的手过急流、走险路,有的老师拖着残疾之躯坚守在岗位上。他们都在默默地诠释着“大爱如光”,即使是“一点豆光也要照彻孩子的心灵”。最美的样子,一如他们,以赤诚之心、仁爱之心吐露青春的芳华,“以一己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您砥砺奋斗、勇担使命的样子。在我们的蓦然回首中,你有曾留意过,课堂上那一声声沙哑的声音吗?你有曾留意过被粉笔侵蚀皲裂的手吗?你有曾留意过眼角边深深的“黑眼圈”吗?这就是教师的写照。那课本上密密麻麻写的讲义,那作文纸上红红的一圈圈的批改,无不浸透了奋斗的汗水。这就是他们砥砺奋斗、勇担育人使命的见证。优秀的教师,总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孜孜不倦,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总是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如91岁的“人民教育家”于漪,依然以奋斗姿态站在教育改革和教师培养最前沿,践行着“让生命与使命同行”的铮铮誓言。90多岁的叶嘉莹先生,还在致力于播撒着中国诗词的种子,她说:“我平生志意,就是要把美好的誓词传给下一代。”最美的样子,一如他们,砥砺奋斗、孜孜不倦、兢兢业业,将有限的生命之火点燃起其他的木柴,让火种长久地流传下去。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一批批的人民教师擎理想之光、吐青春之芳,扬奋斗之笔,洒大爱之辉,与时代同行,谱时代乐章。新征程,要赓续百年初心,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南靖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委员会 高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