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深入了解林场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况。他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
科学引领、高位谋划,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河北塞罕坝林场从最初的“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到如今的“百万亩浩瀚林海,唯北半球无双”的万亩林海,55年来,在物质和技术几乎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塞罕坝人坚始终持科学精神解决技术难题,将林学理论同塞罕坝的实际相结合,大胆创新、敢闯敢试,不断开展科技攻关,闯出了科技创新促进林场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奋斗者,我们要紧紧结合本地区的实际,以科学的精神,在乡村振兴中,创造出属于当地的“塞罕坝”。
埋头苦干、艰苦奋斗,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从1962年以来,塞罕坝人不畏艰难、埋头苦干,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中勇往直前、直面困难,啃窝头、喝冷水,住马架、睡窝棚,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将昔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变成了如今的“铸生态屏障更辉煌,开现代林业新篇章”的百万亩林海。作为年轻干部,我们要大力发扬埋头苦干、艰苦奋斗的“塞罕坝精神”,牢牢扎根基层,在实践中打磨本领,在新时代中努力奔跑。
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个目标干到底。”多年来,塞罕坝人始终忠于林业建设使命,咬定青山不放松,几十年如一日地扎根基层、无怨无悔,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在沙地中造林,重建了塞罕坝生态系统,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丰功伟绩,实现了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作为乡村振兴的一线工作者,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扑下身子、耐住性子,在污染防治、小流域治理、旧村复垦等工作中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
“塞罕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林业行业的具体体现,是激励广大务林人不断进取的旗帜,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讲好“塞罕坝”故事,传播“塞罕坝”好声音,进一步弘扬正能量、提振精气神,使“塞罕坝精神”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为建设美丽新中国昂扬奋进、创新作为。(刘永平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山下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