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的总体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但这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方向的起点。乡村是城市治理体系的“末梢”,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任务,接续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积极作为,久久为功,量体裁衣,不稿“一刀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加快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文化振兴,唤醒人民的“新面貌”。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源和壮大的沃土,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所沉淀下来的丰富文化底蕴,很多都源于传统农耕文化。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塑魂。为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要坚持做“活”乡村文化,育“实”乡风文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广泛融合,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传承弘扬乡村优秀文化,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滋养和价值引导,展现乡村文化自信和时代魅力。
产业振兴,充实人民的“钱袋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产业兴旺是基础。既要不断壮大农村发展的新动能,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更要充分挖局本土人才,培育新型农民,引进专业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让新时代人民接过接力棒,一棒接着一棒,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组织振兴,撑起人民的“腰板子”。村看村,户看户,农民看支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上面干根线,底下一根针”,基层党干部是国家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中间人,各项政策的落实离不开基层党员干部的奉献与付出。在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道路上,要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领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以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的“压舱石”。(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山城镇组织办 刘杨弘)